922.奢侈品文化
英国女王也爱穿华夏服饰,华夏风格的装饰品和服饰成为王权和财富的象征。相比法国,奥地利王室对华夏风的偏好有过之无不及。特蕾莎女王不仅修建了一座占地2.6万平方米,与凡尔赛宫相差无几的美泉宫,还一掷千金,用许多价值连城的华夏艺术品来布置它。墙纸上绘有一幅幅中国景观:蚕丝、稻作、瓷艺等。在瓷器厅,四壁是青花瓷的装饰风格,一对对瓷器堪称世界一绝。

  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各国王室都开辟了专门的宫室来摆放瓷器,同时将之视作王室交往中最尊贵的礼物。葡萄牙国王以瓷器为礼物赠送给意大利国王等各国王室,葡萄牙王后也在中国订制带有自己肖像的餐具,赠送给有功的士兵。1662年,英国查理二世与葡萄牙王室联姻,出嫁的葡萄牙公主从王宫中带来了瓷器作嫁妆,大大受到了英国国王的欢迎。逐渐地,瓷器成了王室的最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曾以拥有一批精美的中国瓷器为荣,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因为自己重金购买了不少瓷器而自豪,而且如同葡萄牙王室一样,欧洲不少国家的王室在出嫁女儿时,也乐意选择中国瓷器作为嫁妆之一。

  在追逐各种中国器物的过程中,欧洲社会迅速形成了一种时尚,包括举行中式宴会、观看皮影戏、养金鱼等,都成为高雅品位的象征。他们热衷于模仿华夏的艺术风格和生活习俗,形成一种被称为“汉风”的时尚。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丝绸面的高跟鞋、饰有华夏元素的衣裙、象牙的瓷片装饰的扇子、芬芳怡人的茶叶……华夏元素从宫阙流传向市井,进入日常生活。

  在对华夏风尚的狂热追捧下,还有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趣闻轶事。据说茶叶最初传入欧洲之时,曾被上流社会当成包治百病的良药,妇人们用它来治偏头痛。而瓷器的身世在欧洲更是显得扑朔迷离,人们认为它可以试毒,可以吃,还可以唤醒灵魂。

  在“华夏热”流行欧洲期间,人们对中国物品趋之若鹜——拥有来自东方的器物,就相当于过上了优雅、奢华、尊贵的生活。那时欧洲人对我国商品的痴迷程度,绝不亚于现今国人对欧美名牌的追捧。自从马克·波罗著名的游记问世后,西方人对于这个遥远、神秘、富庶的东方国家充满了各色各样的想象和向往,追捧东方的物产和艺术,打造奢华梦境。这一切,正如圣洛朗所说:“有什么国度这样引人遐思呢?只有华夏……”

  一如如今国人对西方国家的态度。

  甚至在今天,越来越多的西方奢侈品品牌,旗下的产品里,也开始不断增加华夏风的元素。

  其实这就是一个轮回,所以为什么说,奢侈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的东西呢?过分消费,攀比消费什么的,当然是不提倡的;但同时也不可否认,当奢侈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确实就已经具备了文化的属性。

  所以周方远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不过是顺应社会发展,顺势而为罢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