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马博士永远是马博士】(2/3)
年亏损。他甚至说:如果未来数年内,中国ba教育没有实质性飞跃的话,那么ba可能就会变成电大业大函大一类的存在。

  这话是在1999年说的,在马建平看来,当时中国的ba跟函授班没啥区别,就是镀金拿学历的,根本学不到什么有用知识。

  宋维扬已经说得很含蓄了,但还是让教授们听着不舒服,因为被戳中了痛脚。

  管理协会的会长鲁育平似乎想在教授面前表现一番,学生嘛,都这样。他忿然道:你说老师们没把ba整明白,你就明白了?

  你行你上?宋维扬笑问。

  啊?鲁育平没听懂。

  宋维扬用刀叉指着盘子里的牛排说:我吃这块牛排,感觉烹饪手法有问题,火候不对。然后找来厨师,说你煎得太老了。厨师非常不高兴,对我说,你嫌我煎得太老,那你就能把牛排煎好吗?同样的道理,我不是教授,我为什么一栋要懂ba?

  你这是在转换话题,鲁育平说,你不懂ba,就没资格评价中国的ba教育!

  你高兴就好。宋维扬不想纠缠。

  张洪波突然叹气道:马博士说得对

  我姓宋。宋维扬连忙打断。

  呃,宋同学说得对,张洪波道,我们这些人,要么是去国外交流了一年半载,要么是在国内研究了几本专业书,确实没有把ba搞明白,而且理论和实践是完全脱节的。这样教学生,实在有些误人子弟。

  那倒不至于,宋维扬说,国内第一批ba,现在基本上都走上了领导岗位,平均年薪好几万,远远高于同时代的从业者。

  鲁育平连忙说:这就对嘛,这证明中国的ba教育卓有成效。

  宋维扬道:但问题也多。第一,他们大部分都进了外企,少部分进了私企,国企根本不要

  那是国企领导鼠目寸光,不识人才。鲁育平说。

  我同意,但同样也证明,中国的ba教育,没有在国企当中得到检验,宋维扬笑道,第二,这些人虽然年薪好几万,但他们只有在中层管理职位能够发挥所学,而能够爬到高位的,ba课程根本用不上。喜丰公司去年就招了一个ba毕业生,我专门考察过,那人所学的东西,只能够胜任部门经理。更可笑的是,他没有做高管的经验,偏偏自视甚高,张口就要5万年薪。他做了半年部门副总,工作非常优秀,公司本来想把他扶正,一步步培养起来。人家却觉得受了委屈,自己辞职不干,说什么工资低了,职位也低了,还不如去外企工作。

  鲁育平道:这属于个人问题,自视过高。

  宋维扬道:我想说的是,中国现阶段的ba教育,只能培养合格的中层管理人员,对更高一级的没有什么帮助。确切的说,是培养目标不明确,ba课程与普通管理类硕士课程差别不大。既然这样,我作为公司老板,为什么不招普通管理类硕士,而非要去招ba毕业生?工资便宜还更好用。

  教授们顿时默然,这才是关键啊!

  ba和普通管理类硕士没啥区别,这等于宣告ba教育的失败。而ba毕业生现在普遍能拿到几万年薪,都是外企哄抬的结果,国企和私企根本不愿聘用聘回来当大爷啊?

  申勇毅说道:宋老板,你是成功企业家。教育部打算明年施行ba全国联考,还要学校招收国企在职管理人员。站在企业家的角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宋维扬也懒得装糊涂了:第一,加强师资力量,施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这得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联合执行,引进来国外优秀人才担任教授,再派出青年教师去国外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只有一流的ba师资力量,才能办成一流的ba教育。第二,明晰教育目的,不能把ba和普通管理硕士混为一谈,可以设立eba和普通ba课程。第三,要联系实际啊,我看过国内的ba教材,那不是培养管理人才的,那是培养管理学研究类人才,太过学术派学院派了。第四,教材很有问题,大部分是英文版的,各种商业案例也是国外的。国外的不一定正确,因为环境不同,放到国内就变味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纸上谈兵头头是道,真让他做事儿直接抓瞎。第五

  宋维扬一个人就说了10多分钟,直指国内ba教育的弊端,把教授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