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马博士永远是马博士】(1/3)
复旦食堂没啥好招待客人的,甚至附近也没什么高档餐馆,复旦管理学院干脆把中大的教授们请到咖啡厅吃西餐。

  宋维扬一走进去,顾客纷纷跟他打招呼。

  宋老板回来啦。

  社长,下周有什么活动?

  校草好,校草再见!

  大作家,麻烦给我签个名,我帮朋友要的。

  陈垣教授笑道:看来小宋真的很出名嘛,个个都认识他。

  申勇毅教授笑着解释:这就是小宋开的咖啡厅,生意很好,来得晚了还要排队。今天星期一,算我们运气好,周末来肯定没座位。

  老师们想吃点什么?林卓韵亲自客串服务员,她还要再等一个月才参加考研面试,如今属于咖啡厅的全职店长。

  申勇毅翻着菜单说:我要一份黑椒牛排,七成熟,再切一份披萨。

  张洪波打趣道:看来申教授是常客。

  陈垣打量着店内的情况,问道:你这咖啡厅怎么还卖西餐?

  宋维扬指着旁边隔开的咖啡厅说:只卖咖啡的话,我就亏死了,有人点一杯果汁可以坐半天。楼上还有卡拉ok厅,诸位老师吃完饭,可以上楼唱几首。

  中大的胡杨教授说:中国的西餐厅和咖啡厅都不正规,全是混着卖的,这也是一种经营策略。

  宋维扬道:严格来说,全世界的西餐厅都不正规。

  哦?陈垣好奇地问,为什么说全世界的西餐厅都不正规?

  宋维扬道:在欧美国家,根本没有西餐厅这一说法,只有法国菜餐厅意大利菜餐厅英国菜餐厅等等。到了亚洲,中日韩等国就把这些菜混在一起,统称为西餐进行策略性经营。而有意思是,亚洲的中国菜日苯菜韩国菜越南菜等等,又被欧美国家统称为亚洲菜,西方也有很多亚洲菜餐厅。我们分不清法国菜和英国菜的区别,欧美人也分不清中国菜和日苯菜的区别。

  这是距离产生的美丽误会。林小涵教授笑道。

  申勇毅赞道:小宋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很有研究嘛。

  除了这些教授,复旦管理协会的会长,以及一个ba学生也来了。他们都是某两位教授的爱徒,全程吃瓜长见识,坐在那儿看宋维扬跟教授们装逼。

  林卓韵很快把食物端上桌,教授们也操起刀叉开始闲聊。

  小宋,你是成功企业家,你对ba项目怎么看?张洪波突然问道,他还是想探究宋维扬与马博士之间的联系。

  宋维扬不愿接招,笑道:ba好啊,一听就高端大气上档次。

  陈垣考较道:你知道什么是ba吗?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是企业管理硕士。宋维扬依旧在藏拙。

  申勇毅说:小宋,别藏着掖着,说说你对国内ba的看法。

  对,说说。张洪波放下刀叉。

  还是别,宋维扬道,假话我不愿说,真话你们不爱听。

  这是在嘲笑我们小肚鸡肠呢!胡杨教授笑道。

  快说,再难听都可以。申勇毅道。

  那我就说了啊。

  年轻人怎么那么磨叽。

  宋维扬非常含蓄道:我觉得吧,中国的ba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座的各位都是管理学领域的翘楚,ba这玩意儿,你们真的整明白了吗?

  这句话可以如此理解:我不是在打击谁,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1986年,有38名中国学生在纽约大学获得ba学位,被誉为中国经济管理黄埔一期。这批人现在杳无音信,要么选择出国发展,要么变成国企老油子,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ba的生存土壤。

  在2000年以前,中国的ba教育都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一群稀里糊涂的教授,教出一群稀里糊涂的学生。当然也并非全无用处,但那些课程内容,只适合企业中层管理者,在公司高管那里派不上多大用场该懂的人家高管都懂,不该懂的让中层管理者搞定即可。

  复旦第一届ba毕业生马建平,此时在盛海市商业投资公司做总经理,这两年混得风生水起。但几年后他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赚钱靠的是市场机遇和政治头脑,跟他所学的ba课程没啥关系,他的投机生意赚翻了,真正参与管理的公司却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