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松懈的撒马尔罕(1/2)
萧轩在哈萨克汗国的整顿中在某些方面就有所收获,因此当然不会拿身家性命冒险。田秀英也只之后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名正言顺向阿斯特拉罕王朝摊牌的某种手段罢了。

  在消息散布出去的时候,五个师三万多人的精兵早就包围了撒马尔罕城并对城防展开了猛烈的夜袭突击。在萧轩的预料当中,做为一个拥有几十万人口,中原以外及其罕见的大城,应该是个不小的钉子才对。即便此时志愿部队的战斗力今非昔比,也应该并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轻易的攻克这样的大城。可是当志愿部队内的四个师从四个方向上对该城展开突袭的时候仅仅是第一轮佯攻就以弓箭和黑火药手榴弹彻底的压制了城头上的守军,这是之前说什么也没有想到的。从佯攻到总攻的命令也就这样仓促的展开了。

  其实就是志愿部队内的营连军官们也普遍没有想到拿下撒马尔罕这东西方文明堪比南北两京的大城是如此的容易。仅仅凭借一些十分简单的手段,四个师的官兵就从各个方向上攻上了城墙。最初的时候,这似乎让人们一种不真实的恐惧。似乎城内的守军是在某种意义上的诱敌深入一样。因此最初攻上城头的官兵们也就尽可能的以营为单位集中起来准备应对守军的反扑,直到天色开始放亮之后才发起决定性的反击,在太阳刚刚生起不久的时候就拿下了全城。

  在这以此轻而易举的攻城突击作战中,执行进攻任务的四个师仅仅只有十五人战死,五十多人伤亡。城头上大致规模在两万人左右的守军仅仅遭受了上千人的损失就在局面不利的情况下,不是躲藏起来等待着被俘和投降,就是当场准备投降了。

  即便如此,在白天的时候攻入城内的三个师的精锐部队在向着宫城的方向展开进攻突击的时候也是十分谨慎,似乎随处都隐藏着什么阴谋一般。原本繁华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与商人反应到还算迅速,在天亮的时候听到那接连不断的铳炮声的时候就感觉有些不对,没有多少人敢于冒着生命危险来谈风声。少数勇敢出城并站在屋顶上观望的人才终于发现了城头之上多了很多陌生的旗帜,似乎是被完全占领了一般。

  云集在撒马尔罕宫城城寨的守军还是展开了较为激烈的抵抗。然而此时的志愿部队却也早已今非昔比,那些并非城墙的高墙很轻易的就被娴熟的爆破队以爆破战术破坏掉。攻击的队伍在经过之间并不算太长的交战后就突破了宫城附近的防御,歼灭了云集在宫殿附近的人数多达三万余人的守军。

  这些守军多数人在强敌攻破外围的工事的时候也是很快就选择了投降。选择战死的人总共也不过四五千人而已,这当中还包括了很多溃逃当中被追杀的人。

  在攻破了撒马尔罕的宫城,俘虏了很多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之后那种“这可能是一个陷阱”的感觉还是萦绕在官兵们的心头。于是大军又开始在全城展开搜捕和查寻。然而直到第二天的下午,也仅仅是遇到了一些零星的抵抗。

  听到驻守撒马尔罕的六万大军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被击败的消息,饶是萧轩在国内的作战中经历过不少类似的作战,却似乎还是感觉到了一丝“不真实感”

  萧轩最终选择一个人在大帐中仔细的思考:会不会是因为这些时间以来的志愿部队巩固性训练乃至意识形态加成和选拔让军队的战斗力空前提高,因此原本应该是一场恶战的战斗也在强悍的己方大军的优秀表现之下而被压制的如此轻松?

  不过回忆同哈萨克人交手的过程的时候,却最终让萧轩否定了这种看法。毫无疑问:这些驻守撒马尔罕城的六万守军同哈萨克那六万主力比起来,仍然是差距明显。更何况前者还拥有一座勉强还算像样的王城的加成?

  只是很快就有消息穿来,越来越多的撒马尔罕军队正在城外的埃米尔夏宫一带集结。这才似乎让萧轩有些忽然所悟

  并不是所有的政权都是中原那样兵力充足,佣兵百万的国家。整个阿斯特拉罕王朝总共也不过十几万的可用兵力。如果这些兵力全用于守城,不说就根本没有多少机动兵力用于开拓和交战。军队驻扎在这样繁华的大城毫无疑问对军队的战斗力本身也是一种严重伤害。

  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大概在很早还是帖木儿汗国的时候,这里的统治者就如同东瀛日本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城墙的寄托。把真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