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甜枣
加第二级考试,即到京城,参加尚书省省考,榜上有名者,便可入仕。”
  “黄金考生相互竞争,决出的前..譬如前五名,入仕,起步流内清官,至少二班,具体官位,由皇帝亲自来定,其他落榜者,下次再考。”
  “青铜和青铜竞争,决出的前十名入仕,起步流内官,一、二班,官位,同样由皇帝来定,其他落榜者,也是下次再考。”
  “你想想,只要考中了,榜上有名,就可以当流内官,这可是多少寒族子弟在仕途挣扎一辈子,都得不到的成就?”
  “这种两榜考试制度一出来,士榜的竞争必然比庶榜的竞争激烈,你信不信无论士、庶,都为之疯狂?”
  张铤面露喜色,不住点头,李笠又说:
  “两榜定期考试选拔制度,若真的实行,你觉得那些庶族地主,还会改户籍,变成士族么?”
  张铤笑起来:“肯定有不少人要改回来!士族户籍可以免税是不假,可比起当官的机会,那又算什么?”
  “一个家族,若子弟靠着考试入仕当了官,那整个家族就有希望了!区区免税,算得了什么?”
  “若户籍是士族,他们的子弟参加考试,就得和士族精英子弟竞争,哪有出头之日?”
  张铤越说思路越开阔,他作为当年国子学的“替考”,本身才华横溢,奈何因为身份,无法入国子学读书,更不可能参加考试去当官。
  现在,李笠提出的这个构思,让他眼前豁然开朗:
  既然要收买寒族(庶族)地主人心,甚至收买一些较低门第士族的人心,这样的制度化两榜定期考试选拔制度,简直是巨大的“甜枣”。
  软硬兼施之下,或许,等“检寺”(整顿寺庙)之后便开始的“检地”、“检籍”,能顺利的实行。
  李笠当然不会忙碌乐观:“构想是构想,实行起来,却不一定理想,但是,我觉得可以实行,哪怕需要在实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这个任务交给你,如何?”
  张铤大喜过望:“定不辱命!”
  李笠点点头:“此事不能急,要考虑好方方面面,考试选拔制度,国子监实行了几十年,在其基础上改良,比较稳妥。”
  “制度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执行者,以及监察制度,以避免出现替考等考试黑幕。”
  “不过呢,我会放出风声,让朝野内外,有个接受过程,若真要实行、试行,少不了群策群力,参与进来、出谋划策的人,不会少。”
  “各种非议也不会少,你要有个心理准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