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役兵(2/3)
白这役兵制是什么意思:确实是在现行力役制度上的改良。

  官府如今经常花钱雇人参与大型工程的建设,不过一般都是事前雇佣、工程结束后解雇,属于临时雇用,雇用对方打短工。

  役兵制,就是官府长期雇佣一群人,如同军队一般管理,有专门的地方居住(允许携带家眷),专门承担大型力役(工程施工)。

  这种雇用是长期雇佣,被雇佣者,是给官府打长工。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大兴土木时官府有人可用,也能减轻百姓负担,又能收容那些无地农民、无业游民,让其有一口饭吃,一举多得。

  王又介绍:役兵制不是终身制,初步定三年一期,到期后,役兵可以离开,也可以选择留下,不会变成兵户、吏户、匠户那样的父子世代相传。

  客人们听了之后,有疑问:这一支支“役兵”队伍,连同其家眷,开支不会少,官府哪来那么多钱维持

  有工程、有事做的时候,花在这些人身上的钱粮值得,可一旦闲下来,为了养活这些吃闲饭的人,得白白花掉多少钱粮

  真不如临时雇人、事后解雇来得划算。

  “诸位,虽说君子耻于言利。”王依旧兴致勃勃的讲解,“但是,我还是得说一说‘利’。”

  “官府当然没有闲钱养闲人,这役兵制想要维持下去,必须能够自负盈亏。”

  “役兵承接其他杂役,是不可能有像样收入的,所以,关键还是在工程上。”

  “都尉,莫不是在工程上做文章莫不是偷工减料这如何使得”

  有人惊讶,颇为担心:“朝廷的工程,都事关国计民生,若偷工减料,责任谁扛得起”

  王笑道:“谁敢在朝廷的工程上动手脚役兵还承接民间工程,帮人建房,这才是利润来源。”

  “毕竟,新式的砖砌水泥建筑,可不是随便什么施工施工队能建的,尤其建成楼台亭阁,寻常工匠,谁会”

  众人听了,恍然大悟。

  源自饶州鄱阳(原先的江州鄱阳郡)的水泥建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渐渐为人接受。

  王介绍,水泥建筑如今在寒山得以“普及”,并未发生垮塌等事故,所以人们对其质量有信心。

  因为寒山出产大量廉价砖瓦、水泥,所以,水泥建筑的造价不算贵,渐渐在淮、泗流域的大城里普及。

  但影响水泥建筑普及的一个问题在于施工技术,因为这涉及新型施工技术,所以能修建水泥建筑的工匠不是很多(相对而言)。

  两淮试行的役兵制,想要在不增加官府负担的前提下,长期维持下去,关键就在承接民间水泥建筑的施工工程上。

  靠着承接民间建筑工程盈利,养活役兵及其家属。

  王的一番介绍,让客人们若有所思,他们问起这役兵制纯属好奇,既然徐州这边似乎考虑周全,想来,应该能推行下去。

  至于效果如何,是否入王所说那样,役兵队伍靠着承接民间建筑工程来“自负盈亏”,就不得而知了。

  。。。。。。

  寒山城一隅,拟定役兵“宿舍区”的一处坊内,李笠看着坊门口那人山人海的招募情景,颇为满意。

  陪同他巡视的贾成,介绍起役兵的组建情况。

  然而李笠只关心“业务”,因为招募役兵的待遇不错,一期招募肯定不会缺人手。

  “君侯,接的工程业务,已经排到明年年底了,只要不打仗,够役兵们忙的。”

  “业务这么火爆的么你们有没有算错”李笠问,贾成点点头:“嗯,确实市市场需求旺盛,而且淮南那边,业务拉得好”

  “那今年过年,你们可得忙了,赶紧把队伍培训好,早点下工地。”

  “属下明白!”

  因为前期铺垫得好,所以当朝廷允许徐州试行役兵制、州廨开始招募役兵,应募者很多。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到了明年春天,施工队们就可以承接业务了。

  贾成之所以用施工队来形容役兵,是因为李笠一开始构思这一制度的时候,就是把役兵当做施工队来组建的。

  在现代,各类建筑工程,都有专业的建筑施工单位来承建。

  古代没有专业的这种施工单位,因为经济撑不起。

  但相关的技术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