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峥嵘何足道(1/2)(3600)
上笑意仍旧无法收敛住,看到王安风神色中的期盼,抚了抚须,道:

  “你那父亲,我自然是认得的。”

  “当年毕竟曾为共事,彼此之间也算是熟悉,只是后来发生了些小事情,你父亲便辞官归隐,而我在前一年就已经出家,在此地当了道士,并不在他身边。”

  “唉,可惜,没能够劝下他。”

  王安风罕有如此接近过父亲的过去,略略摒住了呼吸,轻声道:

  “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尉迟杰的手掌微微一颤,险些又是一个哆嗦把手里的茶盏扔下去。

  好容易才稳住手掌,可是茶盏里的茶汤依旧还震荡出了细密的涟漪,像是患了病的老人。

  在这里,除去了那为双鬓发白的老道士,可能只有他才知道王安风所问问题的答案,他少年时曾经翻看过些笔录,也正是那一次,他将平素从不摆架子的祖父惹怒,不顾父亲祖母求饶,令他持刀立在太阳下,不说回来,就不准放下刀来。

  尉迟杰深深吸了口气。

  那曾是大秦最荣耀也最浑浊的时代,是每每回想起来都会让他心血沸腾的往事。

  在那个时代,天下重新归于七十二郡,影响天下大局七百年的世家门阀被抽断了脊梁,只能蛰伏一地,被帝国新贵们压下,喘不过气。

  那个时代,有神武卸甲,有天策挂印。

  那个时代,太子身死太极殿,皇子逼宫未央宫。

  年轻的帝王如同蛰伏的猛虎,开始舒展爪牙,江湖之上有道人持花枝为剑,鞭挞天下,天下第一庄主以掌开江河,震惊七百里山川。

  那是传说辈出的时代。

  青衫书生大笑出门去,言道我辈已非殿上客,天子呼来不上朝,他的爷爷说,这是那一位这辈子吟过最成模样的诗句。

  尉迟杰看着那位双鬓发白的老道士,想着从这位当年的亲历者口中听到当年的往事,又是如何的令人热血沸腾。

  生死,厮杀,征伐,胜负。

  步步为营,抑或是步步杀机,不知道多少人跌落原本的高位,也不知道多少人踏上青云之路,不知多少人死去,多少人生不如死。

  无数人的选择,谋略,志向汇聚在一起,便是一整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尉迟杰摒住了呼吸。

  守墟子听到了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出神,好久才回过神来,这隐居于此的老迈道士看着王安风,在尉迟杰期待的目光注视下笑了笑,只是轻描淡写道:

  “我们当时,走了一些弯路。”

  ps:今日第一更奉上…………

  三千六百字,本来以为中午能上,没想到稍微迟了一些,诸位包涵一下哈(抱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