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秋节(1/2)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当李建国醒来的时候,外面已经是黑夜了。

  走出了房门,此时李建国也是仔细打量了一下房玄龄的宅子。这个宅子确实很大,想来也是李世民赏赐给他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对房玄龄十分看重。毕竟房玄龄当了二十年的宰相,是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现在有这样的赏赐也是应当。

  院子西面有一处凉亭,房玄龄和一个妇人正坐在那里,想来应该是房玄龄的夫人。对于房玄龄的夫人,李建国从史书上也是有所了解。房玄龄的夫人为卢氏,是个性格贞烈的女子,房玄龄对这位夫人也是很尊敬的,做任何事之前也是需要得到这位夫人的首肯。

  “小兄弟,过来坐坐,今晚月色不错,一起来赏月啊!”房玄龄看到李建国站在那里,便招呼一声。

  李建国走到凉亭,双手抱拳,对房玄龄恭敬地鞠了一躬。

  “小兄弟,此处没有外人,不用如此多礼。来,我给你介绍,这位是我的夫人。”房玄龄指着旁边的妇人,含笑着说了一句。

  “房夫人。”李建国也是冲那位妇人行了礼。

  “呵呵,小兄弟不用如此多礼。老爷,他便是你白天跟我提起的那个年轻人吧。”房玄龄的夫人声音较为轻柔,沁人心脾,让人心安。

  “夫人说的不错。”房玄龄点了点头,然后看着李建国,“小兄弟,快坐,今晚月色不错!”

  李建国坐在了房玄龄夫妇二人对面,此时也是瞧见了房玄龄夫人的面貌。房玄龄的夫人算不上貌美,甚至可以说是很普通,年龄应该是比房玄龄小几岁。当李建国仔细打量她的时候,她也是面露和善地看着我,“小兄弟,不知如何称呼?年方几何?家住何处啊?”

  房玄龄听了夫人的话,也是拍了拍大腿,“我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小兄弟的名字!”

  “晚辈姓李,名建国,今年二十有二。我家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说出来可能夫人也难以理解。”李建国恭敬地回答了房夫人的问题。

  “哦?小兄弟姓李?”房夫人一副惊讶的表情看着我,而我也是察觉到房玄龄的眉头一挑。

  “是的,夫人。不过我跟当今圣上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个平民百姓。”李建国也是打趣地说了一句。

  房玄龄站了起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英雄不问出处,我第一眼看见小兄弟就知道你非比寻常,说不定日后我们可能会同朝为官,共同为当今皇上效力!”

  “房先生过誉了,晚辈也确实有为官的想法,为大唐尽一份力!”

  “好!当今圣上求贤如渴,礼贤下士,有机会老夫一定向皇上举荐你!”

  “如此就多谢房先生了!”又是对着房玄龄行了一礼,李建国抬起头,突然问了一句,“今晚的月亮好圆啊!房先生,今天是中秋节吗?”

  “中秋节?”房玄龄和他的夫人也是一头雾水地看着李建国,显然对中秋节这个词甚是陌生。

  转头李建国也是了然,中秋节是到了宋朝才慢慢流行开来的,才有后来的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不过唐朝的时候中秋赏月还是比较盛行的。

  “我差点忘了!中秋节就是八月十五,在我家乡,中秋节是很重要的,也是一家团圆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都是可以休假的。”李建国也是帮着房玄龄和他夫人解释了一番。

  听了李建国的话,房玄龄夫妇也是颇感兴趣,“看来小兄弟的家乡应该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中秋节真是个很不错的名字!”

  “是啊,以往的中秋节我都是陪着家人一起过的,今年却缺席了。”抬起头看着皎洁无暇的月亮,李建国随口便吐出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好一个千里共婵娟!”房玄龄眼睛一亮,脱口而出,“没想到小兄弟文采如此出众,出口成文,此句堪称经典!”

  “呵呵,房先生过奖了,晚辈也只是借花献佛,此句并非我所作。”

  “哦?那是何人所作?能写出此句的大才,老夫倒是很想结识。”房玄龄显然对这些很是感兴趣。

  此时房玄龄的夫人走到了房玄龄身旁,“老爷,每次说到才子文章你就没完没了,难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