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1/5)
剑匣胡霜影,弓开汉月轮。
  ——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一把沾血的大弓,摆在苏大为的面前。
  帐内一时沉默。
  苏大为目光凝注在神弓上,久久不发一言,仿佛化作石像。
  各级将领,分列大帐两边。
  桌案面前,跪的是两名血迹淋漓的大唐军将。
  手抱金盔的是裴氏裴度。
  双手撑地,摇摇欲坠的,乃是薛仁贵义子薛丁山。
  “仁贵他……”
  久久,苏大为终于开口。
  他的声音竟有些虚弱:“我与他相识自永徽年,至今已经快二十年了……”
  “请大总管,为薛将军报仇!”
  裴度以头顿地。
  苏大为目光投向薛丁山:“仁贵最后有没有说什么?”
  “他说,让我将神弓还给大总管。”
  苏大为又是长久的沉默。
  无声中,似乎有一种力量在他身上积聚。
  那是一种无法言说,无法描述的伤感、愤怒。
  像是九天之上,巍巍高山,雾霭苍茫,隐隐听得巨风怒吼,雷霆阵阵。
  苏大为的手,缓缓伸出,握住桌案上的大弓。
  那上面的血水,涂满了掌心。
  早已凝固的某种东西,像是猛地释放出来。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主薄:“骆宾王,我军后勤粮草都跟上了吗?”
  “回大总管,草原各部闻之大总管亲临,都自动奉上牛羊和牧草,暂解缺粮之急。”
  “大军口粮可支多久?”
  “半个月。”
  苏大为沉思片刻,再次开口:“还有多久会与大食人的军马遭遇。”
  这一次是卢照邻开口:“回大总管,还有半日。”
  半天之后,将到达大食军队力量的边缘。
  到那时,战场的迷雾将被打开。
  大食与大唐,将会发现彼此。
  大战一触即发。
  苏大为沉思着,将一道道命令发出去。
  卢照邻与骆宾王一一照办。
  他们俩连同王勃、杨炯原本在蜀中任从事。
  此次苏大为的唐军精锐皆从蜀中调拔,顺便将他们四人也征召入军
  以充幕僚和主薄。
  军中往来,千头万绪,光靠安文生和南九郎、杨博等人,显然无法应付那么多的往来文书和信息。
  对初唐四杰来说,这亦是苏大为给他们一个晋升之机。
  从营帐里出来时,王勃深怀忧虑,深深回看了一眼,手拿着苏大为的手令,不急着交令,而是忧心仲仲道:“大总管不知有没有受薛仁贵之事的影响。”
  杨炯看了他一眼,眉头微扬:“不至于吧,大将军什么风浪没见过?何况慈不掌兵。”
  “那是你对大总管不了解。”
  王勃回忆起昔年在长安之事,摇头道:“大总管表面看着平静,但他十分重兄弟之情,薛礼与他相交二十载,此兄弟情义,只怕他……”
  正说着,骆宾王掀开帐帘出来,低喝道:“军情如火,不赶紧办事,还在这里说些什么?”
  “哦哦,我们这就去。”
  两人忙拿着手令,向各军机营帐奔去。
  大军上下,除去唐军,还有数万是胡人仆从。
  如何作战,如何联络,资源如何调度,情报如何共享,如何令行如一。
  皆是学问。
  其中传递手令,皆要靠大总管身边幕僚去操持,也即王勃等人的调度分配。
  骆宾王长叹一声,他久在西域和蜀中行走,但此次大战未开,心中竟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仿佛第一次感到唐军前途未卜。
  这在大唐开国数十年来,是从未有过的情景。
  哪怕当进吐蕃气势汹汹,一度吞并吐谷浑,杀了大唐公主和吐谷浑王。
  大唐依旧信心满满。
  因为那时的大唐,可以轻易从关中抽调十几万府兵精锐。
  但这一次,东面要弹压叛乱。
  西面既有突厥和诸胡叛乱,又有大食人的进犯。
  唐军在此连折了两阵。
  这可能是大唐开国以来,最恶劣的情况了吧。
  “骆兄。”
  骆宾王顺着声音回头,一眼看到卢照邻手拿数份苏大为签署的手令出来。
  “照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