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赐甲(1/3)
“哦?不知是怎样的帐?”
  “陛下今日大朝会,那么多外蕃臣子看着呢,都听到吐蕃吞并吐谷浑,杀了吐谷浑王及弘化公主。”
  许敬宗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极有份量。
  “吐谷浑王,大唐蕃属之国,天可汗的臣属,弘化公主,太宗之女,如今俱亡于吐蕃,此仇若不报,只怕诸多外蕃会疑虑,会动摇我大唐统御诸蕃的根基。”
  最后一个字说完,整个大殿安静下来。
  李治强撑着身体,在武媚娘的扶持下,站起身。
  “右仆射,咳咳……所言,咳,极是!”
  李治的脸庞憋涨得通红。
  对他而言,一时受辱可以忍得。
  但有些底线,绝不容触碰。
  天可汗与朝供体系,是大唐所以统御四方的根本。
  吐蕃妄图改变这一格局,做挑衅大唐规则的人。
  大唐,必须做出回应。
  必须以雷霆般酷烈的军事行动,来“回应”。
  否则,根基动摇。
  大唐四周的外蕃,胡人,只怕都会动荡起来。
  到那个时候,就不提封禅泰山了,连能否稳住目前的疆土,都成问题。
  将付出极大的治理成本,经济、军事、政治,数管齐下,才能重新稳住局面。
  许敬宗算的不是经济帐,他算的是未来的政治帐。
  哪怕大唐刚经历辽东之战。
  哪怕府兵疲弊。
  哪怕如今大唐唯二硕果仅存的名将苏定方病重,这一仗,都必须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朕意已决。”
  李治在武媚娘的搀扶下,目光环视殿中文武诸臣,缓慢,但却坚定道:“无人不想安定,无人渴望战争,但若吐蕃非要一意孤行,侵吞我大唐蕃属。
  那便雷霆并举,灭此朝食。
  大唐非好战,只为惩罚不义而兴兵。
  明日,朕要看到兵部的折子,此次出兵多少,粮草如何,战略若何,拿出一个章程来。”
  李治方才还是一副精力不济,咳喘的模样,但是说这番话时,居然一气呵成。
  他的两眼闪动着慑人的光芒,有鲸吞万里之气概。
  直到此时,苏大为才看到了李治的另一面。
  做为大唐雄主的一面。
  “方略订好后,朕要在半月见到府兵出长安,击吐蕃。”
  这话说出来,李勣、萧嗣业,甚至苏大为和苏庆节,李思文,几名武臣一齐出列疾呼。
  “陛下,征吐蕃路途遥远,而且兵甲、粮草、人员调动,恐非一日之功,半个月,绝无可能。”
  “陛下,若太过仓促,只怕准备不足,吐蕃和吐谷浑那边环境有异于中原,兵卒过去,大半水土不服。”
  “且地形多山,我军需要仰攻,攻山的话,重甲骑也不得施展。”
  “陛下……”
  “都住口。”
  武媚娘厉声喝道:“军中有难处,难道陛下不知?此事非止军事,更关系到大唐国威,那么多蕃属国都看着,若大唐不能迅速反应,以天兵临吐蕃,今后大唐要如何坐镇西域?
  此战,非争军胜,更要争人心。
  兵可速发,绝不可耽搁。”
  这话说出来,李勣和萧嗣业一时语塞。
  道理我都懂,可真要那么玩,半个月的动员你想将吐蕃赶出吐谷浑,岂非儿戏?
  “还有一事。”
  李治喘息了一会,目光环顾李勣和萧嗣业:“朕以为,此战的目标不妨大一些,除了将吐蕃人赶出吐谷浑,朕,还要看到大唐的旗帜,插上逻娑。”
  逻娑是吐蕃的都城,即后世拉萨。
  这话出来,整个大殿又是死一样的沉寂。
  不光李勣变了脸色,就连许敬宗和郝处俊,都是一脸冷汗。
  陛下真的动怒了。
  这是想要将吐蕃灭国啊!
  李治本人可能不太清楚高原地形,但李勣、萧嗣业和许敬宗等人,多少有一些耳闻。
  何况,吐蕃如今的国力,比之颠峰时的高句丽也不遑多让,想要一战灭其国,这……
  很有难度。
  苏大为目光扫了扫众人,主动站出一步,向李治和武媚娘叉手礼道:“陛下,臣有一言。”
  殿上李勣、萧嗣业的目光向他看过来。
  李思文、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