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月令(1/3)
还是历史学得不够好啊。

  没想到王勃还这么年轻。

  十三……

  闹乌龙了。

  好在王茂叔自己给苏大为解了围了。

  “吾叔年齿虽幼,不过他自幼例是里间有名的神童,十岁便熟读六经,现下正随曹元在长安学医,苏都督据说也是长安人氏或许此前听说过吾叔。”

  “哈哈,可能是,以前在哪里听说过,一时忘记了。”

  苏大为尴尬一笑,冲王茂叔抱拳道“不知谏议大夫此次是”

  “我回长安叙职。”

  王茂叔才说了一句,忽见队伍松动,马车再次开动起来。

  他忙向苏大为抱拳道“在下先行一步,若有机会,到长安再请苏都督饮酒。”

  “客气了。”

  苏大为在马上抱拳,看着王家的马车远去。

  忽然想起,他还没说是从何处听说自己的名字。

  这个王茂叔……

  摇摇头,轻轻一提马缰,扭头向方才出言提醒自己的亲兵看去“你到王家倒是熟悉。”

  “嘿嘿,都督,我这是家学渊源。”

  那名亲兵生得身高臂长,眉目俊朗。

  嘴角微翘,给人一种未语先笑之感。

  见苏大为看过来,他颇有些自得的挺起胸膛。

  坐在马车里的聂苏看到这一幕,不禁忍俊不禁。

  这位亲兵,说来也是颇有来头之人。

  乃是高侃之子。

  高侃之前在李勣麾下,同征高句丽。

  最近听说已经因功封为安东都护。

  至于为何他的儿子高崇文会在苏大为的身边。

  这是唐军武将圈子里一个不成文的惯例。

  嗯,说人话,就是我们这些老将老了,看苏大为最近上升的势头不错,而且又年轻。

  你看我这不成器的儿子,到你那里锻炼锻炼如何

  就是这么回事。

  俗称人情关系里的关系户。

  武将间,互相把亲人送对方军中去历练,今后有个进身之阶,都是常态。

  放到自己面前,不好调教,难以下狠手去锤炼。

  而且以后有功,也不便保举。

  送亲朋故旧那里,就方便多了。

  苏大为现在这里,高崇文绝不是第一个。

  像折冲都尉,有个叫李谨行的,还有个李辩的,都是李勣送来的人。

  尽管苏大为表示回长安,自己就要兵马入库,马放南山。

  但是李勣和高侃这帮老头,一个个鬼精鬼灵的,异口同声说不打仗不要紧,就他们跟着你,你看着教训就行了。

  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别手软。

  放手施为。

  开玩笑,在大唐还愁没仗打

  就你苏大为的本事,你在长安能闲下来,才是咄咄怪事。

  “高舍鸡,高舍鸡人呢死哪去了,没点眼力劲的,还不帮都督牵马。”

  高崇文转头大声喊。

  高崇文出自渤海高氏,身上难免有些世家大族的习气。

  苏大为队伍中,一个衣衫褴褛,却难掩身形健硕的少年人走出来,一声不吭的替苏大为牵马。

  却又被高崇文喝骂忘了行礼。

  苏大为见这少年虽不言语,但眼神却透着坚韧之色,话不多,做事从不偷奸耍滑,倒有些欣赏。

  唐军出征,除了财货,最大的收获,来自奴隶。

  大战之后,总会抓到不少逃人,运回长安,送入牙人行发卖,又是一笔收入。

  这些奴隶,要么流入大族之中,充任底层劳力。

  要么被送入矿井和匠坊,充做苦工。

  还有略有姿色的女子,流入各家,或烟花之地。

  苏大为此次,倒也带了些人。

  也没想卖,就收在身边,充做下人做些打杂的活。

  之前柳娘子一直不肯去牙人行买些下人,但她现在年纪大了,家里宅子那么大,总归需要人手的。

  “好了,崇文也别说他了,家国不幸,人又何辜……让他牵马即可。”

  苏大为喝止了高崇文,向高舍鸡道“安心做好你的工作,本将不会亏待。”

  “多谢……谢,将军。”

  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