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留不住相见,忘了思念(1/3)
夜色沉沉,白日里沉寂的青楼随着初上的华灯活了过来,还未接到客的姑娘站在楼前扭着腰只对往来的男人抛着香帕。

  当然,这是次等的青楼。

  盛京是盛乾的都城,天子脚下,达官贵人,高官子弟数不胜数,各国使臣c皇商络绎不绝,故而盛京繁盛。有话说“仓禀足而知礼节”,此话不假,但更有话说“酒足饭饱思银欲”,钱到了一定的地步,便成了身外之物,而精神和感官上的需求则成了首位。

  更何况,皇朝向来男子当政,高官之间的议事c交易,文人之间的题诗c填词,自然也不能缺了美酒佳人的陪伴,于是盛京的青楼越来越多,姑娘的品质也越来越好,其中清流派以春意楼和秦淮馆为首,风月派则以醉烟楼和伶竹院为榜。

  什么是清流派呢?

  青楼作为一个风花雪月的场所,自古便有,原本的划分也不过就是:大多接待当朝官员和皇商使臣的上等青楼;客人以乡绅c普通商户为主的中c下等妓院;还有便是最下等的勾栏,贩卒走夫c甚至是乞丐手里拿两个铜板都能随意进出。

  可自从前朝一位神秘人创立了春意楼,立下了一些原本没有甚至是当时各个青楼的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规矩。

  比如,进入春意楼的姑娘可自愿决定卖艺或是卖身,卖艺之人签下带有年限的契约,年限一到可自行选择去留,卖身之人签死契,但是若有朝一日想离开还够契约上百倍的银两即可。百倍银两其实也就是听起来吓人,毕竟卖身之时所得的银两是卖身之人自己提的,也就相当于这春意楼的规矩给卖身之人留了退路。

  再比如,卖艺之人可以挑选客人留宿,但客人却不能强迫卖艺之人卖身,另外,卖身之人的初夜可由自己选择,也可于楼厅进行拍卖,价高者得。

  条条规矩都为进入青楼的姑娘留了最大程度的照顾,所以这春意楼快速的发展了起来,并在两朝更迭之时不受影响,一直到了如今。

  秦淮馆属于清流派的后起之秀,与春意楼相似,多是身怀技艺的姑娘。

  风月派,听名字便知晓了其中的意味。

  醉烟楼里的姑娘都是卖身之人,其中也不乏会弹词唱曲c舞文弄墨的,容貌也是天香国色,取悦男人的手段功夫更是了得,甚至不少姑娘被恩客赎了身带回家中做了一房妾室,当然居于大家庭院之中勾心斗角,最后是死是活也无人知。

  这四个高等青楼中属伶竹院最为特殊,因为,伶竹院里接客的人不是姑娘,而是清一色的小倌。

  达官贵人在伏案之余追求些感官刺激,于是这些原本耻于人前的癖好,被包装成了一时的风流,相应而来的便是迎合这些风流的场所,和迎合这些癖好的人。

  当然伶竹院作为盛京首屈一指的风月场所,并不是一般人可以进去的。首先来享乐的人仅限于朝廷高官,富商世家,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同样拥有高贵身份的朋友;其次小倌也并非是随意来的,其中有一半是后来层层挑选,还有一半却是从小培养的。那些从小被培养的小倌大多有一个凄惨的身世,或是家人惨死流落街头最终于伶竹院寻一个避难之所,或是在他们四五岁还是孩子的时候被家里卖进伶竹院,总之结果就是伶竹院将他们抚养长大,而他们自然而然成了伶竹院中所需要的小倌。

  此时伶竹院来了一位从不曾来过的客人,十五六岁的样子,似有微醺,一双漂亮的眼睛朦朦胧胧,两颊透着些微的红,身上还沾着女子的脂粉香,明显是刚从其他地方过来的。

  伶竹院掌事的未曾见过这人,看着少年一身锦衣绸缎造就的衣裳,估摸着来人非富即贵,应该不是来当小倌的,怕是哪家风流的公子哥在别处玩得不尽兴,来这伶竹院找快活了。

  “这位公子,咱这伶竹院不收无名之人,请问你来我们这伶竹院所谓何事啊?”虽然觉得这少年不像是做小倌的,但眼见着这么一个青葱似的少年在眼前,伶竹院掌事着实不想放弃,只能含蓄的问一下。

  “呵小爷的名字你不配知晓!去,去把你这长得好看的都叫过来!”少年年岁不大哦,说出的话却很是嚣张。

  “那你想要哪一种的?”

  蒋方正听到掌事的问话,眼前浮现出一张清淡的脸,随即笑了一声,摇了摇头,一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