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十拿九稳
寸土必争”的理念,使得他们很少愿意承受太大的退让,即便在林啸看来,这种退让,与即将获得的巨大利益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而他林啸自己学棋的时代,围棋理念基本是从日本反哺回国内,再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发展而来的,这个时代的围棋水平,早已突飞猛进,处处讲究行棋效率。

  ……

  众所周知,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之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不仅有“尧造围棋教子丹朱”的传说,更有“一局烂柯经数代,人间隔岁未悠悠”的故事流传。

  最终,围棋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文化技艺,更成为了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

  东汉的马融在《围棋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作用兵作战——“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

  当时,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比如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等,都是疆场和棋枰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

  自唐代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围棋逐渐越出国门,向周边民族传播。

  首先是朝鲜、越南等藩国,后又由遣唐使传至了日本,甚至在明初郑和下西洋时,都曾看到围棋在占城、三佛齐(今印尼的一部分)等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的情况。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本来颇为兴旺的中国围棋发展,却在十九世纪因鸦片战争戛然而止,国势衰微导致棋运不振,渐渐的各方面都落后于日本。

  而在遣唐使团带回后,围棋在日本很快流传起来,不但涌现了许多围棋名手,而且对棋子、棋盘的制作也非常考究。

  到了镰仓时代(1185—1333),围棋不仅在高层流行,在习惯于战场生活的武士中也逐渐传播开来,即使在紧张的战争空隙之际,武士们仍迷恋于黑白之间。

  根据赖山阳所著《日本外史》统计,日本战国时期,武将中有30%~50%为围棋爱好者,就连三大枭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都具有相当的棋力。

  这,大概是由于围棋的思维方式,与实际战争中的战略、战术相通的缘故吧。

  在当时战乱中的日本,统治者认识到棋枰如战场,因而不仅自己酷好围棋,还对棋手大力扶植。

  这样,围棋不但没有因战乱而衰落,反而出现了日海这样名垂后世的本因坊开山祖师,以及四大门派竭力争先的围棋盛世。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