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三座大山
、银、铜线缝合而成。

  鞘头和鞘口都是金银等贵金属镂刻制成,而且刀柄和刀鞘上多镶有红珊瑚、绿松石、红蓝宝石等宝贝,刀身上还以错金银的工艺錾有刀匠的名字和古兰经谚语,华丽异常。

  闪烁着浓郁黄光,配合刀身隐隐约约的奇妙花纹,不愧是冷兵器的顶级种类。

  其实公元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和他的孙子旭烈兀两次率大军西侵,大马士革和周边的诸多城市遭受重创。蒙古军下令屠城,只有技艺精湛的工匠可以保存性命,但必须跟随蒙古军回京。

  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被掳掠回京城大都,元朝下令在大都以南约300里处兴建城池,起名保定,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

  许多从大马士革掳掠来的工匠,编为匠户,被安排在保定,专门为京城的王宫贵族打造奢侈品,并为军队制造兵器。

  匠户由政府发放补助,但必须父传子承,世代为匠。大马士革钢的制作工艺由此传入华夏,开始生根发芽。

  就工艺来说,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所谓独特花纹其实是由无数肉眼难看到的小锯齿组成,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构成,亮的地方是雪明炭铁,硬度比玻璃还大,暗的地方的结构属于沃斯田铁和波来铁。

  在古代战争中,很多直接刃上喂毒,导致很多大马士革钢的刀刃呈现黑色,在黑色的刀刃上分布着亮晶晶的雪明炭铁,难怪有人把它形容成像夜空中的繁星。

  苏渊放下弯刀,巡视一遍,直接拿起光芒最明亮的一把,黄光中闪烁金光,皇甫江不由暗自佩服,二三十把中能一眼看出最强大马士革刀,果然名不虚传。

  眼里闪过各种场景,淬火工作必须太阳升起前开始,以避免阳光影响对刀剑加热后辐射火色的观察。

  淬火前的加热全凭刀匠的经验掌控,等刀的辐射火色变成草莓般艳红色时迅速将其抽出,放入一个充满淬火溶液的木槽内。

  淬火液是由芝麻油、绵羊油、纯腊和沥青等混合而成的,乌兹钢含碳量较高,用水淬可能会导致断裂。

  刀在淬火溶液中冷却十秒之后抽出,在未完全冷却的炭火上快速擦过,以去除残余的油脂,同时得以回火。

  接着就是研磨,先用石灰和草灰水去除刀身上的油迹,再用一块木头蘸着油和钢石粉末不断地研磨刀剑,用赤铁矿粉将刀剑精细抛光。

  然后用一种弱酸性溶液涂抹刀剑,在弱酸的清洗下,乌兹钢独有的花纹清晰地呈现出来,最后将刀剑擦拭干净,百年不锈。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