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陛下,您还有幕僚吗?(1/2)
这个中书令叫什么来着?

  商鞅?

  以前没见过这号人啊。

  太和殿之上,百官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

  一个名不见传的中书令,能有资格坐上司徒的位置?这简直就是扯淡啊!

  很显然,这个商鞅来历神秘,大家从未见过此人,不过此人能坐上中书令的位置,必然有过人之处。

  自古以来,能坐上中书令位置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帝君的心腹。

  “你这老头儿,真是荒唐,你不想兼任司徒、司马就算了,居然还想把朕的中书令给拖下水!”

  苏辰笑骂道。

  百官也是纷纷点头,赞同帝君的话。

  郭司空当真是昏了头,为了推脱圣旨,居然举荐陛下身边的中书令。

  就在这时,郭司空开口了,他的声音坚决,为百官解释了心中的疑惑:“老臣以为,此人出身九皇子府邸,乃是帝君在登基之前的府中幕僚,必然有过人的才干!”

  “老臣以为,此人年轻有为,又能为陛下的中书令,掌管圣旨拟写一事,陛下必然是知晓此人之才干。”

  “放眼朝堂,再无比此人更适合的人选了。”

  郭司空一本正经的开口,表情十分真挚。

  百官纷纷无语,大家都看出来了,看来郭司空是真的不想兼任三公职务,他可以说是畏之如虎。

  这个叫做商鞅的人,是帝君心腹不假,但他是个朝堂新人啊,根本没有足够的资历和声望。

  “爱卿谬赞了,商鞅虽有些许才华,但并无足够资历和声望。”

  苏辰淡淡的开口。

  百官纷纷点头,陛下这个话说到点子上了,即便是陛下肯让商鞅做司徒,他不能服众怎么办?

  “无妨。”

  郭司空摇头,道:“有老臣的举荐和出身九皇子府的背景,他自然有足够资历;至于声望,并非生而有之,还需要慢慢积累。”

  “老臣愿意以身作则,将老臣毕生所学与商鞅交流,不敢说教导,但必会互通有无。”

  郭司空叩首,态度十分坚定:“请陛下明鉴,商鞅是老臣举荐之人,若日后有差错,愿一罪并罚!”

  百官闻言,皆震撼不已,郭司空此话已经算的上是严重了。

  何为一罪并罚,就是商鞅如果以后犯错了,帝君惩罚于商鞅,郭司空也要受到牵连!

  为了一个不清楚才干和德行的举荐之人,就冒这么大的风险,这还是以来谨慎圆滑的郭司空吗?

  百官们纷纷讶然,他们看向郭司空的表情里,带着深深的不解,仿佛第一天认识郭司空一样。

  “你就这么不愿意兼任司徒、司马一职?”

  苏辰深深的看了一眼郭司空,其中的意味只有郭司空一个人能懂。

  “并非不愿,而是老臣力有不逮,不足以兼任,望帝君明鉴。”

  郭司空深深叩拜,语气诚恳。

  “罢了,朕便依你。”

  苏辰叹了口气,语气无奈,摆了摆手道:“商鞅此人,确有才干,朕观之,能胜司徒职务;只不过他声望欠缺了些,日后有些朝政上不懂的地方,还劳烦郭爱卿教导。”

  商鞅是战国初期秦国的大良造,是秦国最高官职,类似宰相,主管军政大权!

  这样的人才,区区大司徒的位置,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轻而易举。

  当然了,即便苏辰心中知道商鞅有大才,但百官和百姓们不知道啊,所以表明功夫还是要做的。

  郭司空点头:“那是自然,臣愿与商鞅携手,共为陛下效死!为大夏效死!”

  百官跟着在心中叹息不止,郭司空白白错过了一次位极人臣的最好机会,真是太让人遗憾了。

  只有少数聪慧机敏的官员,才能从苏辰和郭司空的君臣对话之间,嗅到一些潜在的意味和安排。

  “平身吧。”

  苏辰摆了摆手。

  他也懒得跟百官们解释了,只要郭司空懂了他的意思就好,之所以苏辰要这么试探郭司空,还是为了保险起见。

  只要郭司空知道他的心思,做出了权利上的让步,那就代表着他这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