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发展(2/3)
ran?ois》。这本书被认为是第一本真正的法国烹饪书籍,他的食谱标志着中世纪烹饪风格的转变。他还独创了新式菜肴:没那么油腻,味道不那么重,并配有蔬菜。书中强调重视食物的原味,用本地香草代替异域香料,使用当地食材。在这个基础上,涌现出了大量奠定法餐基础的经典烹饪:白沙司(法餐五大酱汁之一)、肉高汤、黄油面粉团等。

  这段时期,法餐的餐桌礼仪也更加规范。不再像中世纪一样所有菜一起胡乱上桌,而是按类别有顺序的呈上。餐具器皿也逐渐从以前的陶制变为从意大利传来的银质餐具。

  在路易十五之前,法餐一直都注重大排场而非精致度。随着法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法餐也比之前讲究许多,精致与优雅逐渐摆上餐桌,而这两点主要体现在食物的数量和质量上。首先是减少数量,盘子中的的菜量大大减少;其次,菜的品质也得到了更多重视。在这一时期,法餐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并逐渐演变出自己的特色,从饮食本身渐渐上升到文化和艺术层面。

  法国大革命进一步推进了法餐在世界的传播,迎来黄金时代。大革命后,贵族们纷纷逃亡,因而大量原先服务于贵族的厨师们流入民间,并开起了餐馆。与此同时,资产阶级的崛起以及这批人群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让大大小小的餐馆有了生存空间,对法餐的追求由原先的贵族阶层转变为资产阶级人群。工业革命和机器的普及使得食物的制作和运输成本降低,法餐在民众中进一步得到普及。

  19世纪可以说是法餐的黄金时期。首先是“美食家”这一职业的诞生。1803年,世界第一位美食家grimod出版了全世界第一本餐厅指南年鉴《l''almanaands》,受到全民追捧。其次,著名法餐大厨也开始崭露头角,尤其是被誉为“厨师之王”的augusteescoffier。他是现代法餐发展史上的传奇式人物。他发明了厨房分工系统,即每个人专攻一部分,使得菜肴的供应更加有效率。他还简化了现代法餐的结构,用“俄式上菜法”替代了以前的“法式上菜法”。以前上菜不撤盘,现在是撤一道上一道。并撰写了《烹饪指南》,该书到现在还是厨师界经典之一,依旧被当作教材来使用。他发明的菜谱、技术和厨房管理法不仅在法国,即使在世界上也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十世纪初诞生的《米其林指南》本义是为了促进汽车旅行,从而能更好的销售米其林轮胎。没想到,如今的它已经成为餐馆评级的权威和美食爱好者们的圣经。类似美食指南的流传进一步推动了法餐的普及,而米其林的星级评价标准也将法餐推向高雅、奢华的位置。

  到二十世纪后半期,“新法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在那个时代,一切都在变革与创新。电影界迎来新浪潮、文学界兴起新小说、烹饪界则刮起了新法餐的风潮。这是对“正统”美食的一种反抗,拒绝传统餐饮的繁复,新法餐追求简洁、以及保留食材的原滋原味。比如对鱼类和海鲜的烹饪时间减少,使用蒸汽烹饪,摒弃浓稠的重口味酱汁转用鲜草、柠檬汁等轻口味的调味品等等。在新法餐的领军人物中,就有法国国宝级厨师保罗·博古斯。但博古斯反对为自己的料理贴上任何标签,并拒绝成为“新潮烹调”运动大使。他认为料理只存在一种,那就是好的料理。

  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另一股浪潮又在烹饪界内刮起。分子料理,又名分子美食学,是将所有烹饪技术和结果,用科学方法去解释,并用数字精确控制的一项烹饪艺术。制作分子料理必须依靠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仪器,通过研究物质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做出颠覆传统厨艺与食物外貌的烹调方式。例如它可以让马铃薯以泡沫状出现,让荔枝变成鱼子酱状,并具有鱼子酱的口感,荔枝的味道。

  法餐的演变常常是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一部法餐的进化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法国历史的缩影。从高卢罗马帝国时期只为果腹,到中世纪时期的贵族宴会文化,到文艺复兴旧制度结束前法餐的崛起历程,再到大革命后法餐地位前所未有的提升与当下经历的各种变革,法餐一直以来都是伴随着整个社会文化经济不断进步。每一个阶段的法餐特色都反映了那个时代法国人民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状态。

  餐饮也从一开始以“果腹”为目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