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壹(2/3)
此外,壹基金还为96所寄宿学校配置了459台洗衣机和配备洗涤用品,使12204个孩子穿上了干净的衣服;为18所寄宿学校、5所医院、3个集中安置点和33所乡镇卫生院修建太阳能公共浴室,每天提供洗浴用热水150吨供6000人使用。2013年壹基金共计为18557名灾区儿童发放壹基金温暖包,以保障灾区儿童的身心健康。

  在抗震减灾示范校园领域,壹基金邀请国内外多个知名设计师团队根据各援建学校的不同特点,设计、建造出建筑功能丰富、空间多样的校园,并为学校配备了教学设备,让学校成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场所和社区的活动中心。计划援建的8所抗震减灾学校、14所乡村幼儿园和20个避灾运动场中,6所学校和11个避灾运动场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6所幼儿园开工建设。同时,壹基金还计划在雅安地区的100所学校开展“减灾示范校园”项目,已完成前两批共60所学校的项目活动,从教师能力建设、儿童安全教育、校园风险管理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儿童自我保护以及学校减灾和儿童保护的“软”实力。

  在抗震减灾示范社区建设领域,壹基金立足于帮助援建农村社区提升自身应对未来灾害的能力,聚焦安全农房、公共减灾机制构建和农村技术人才培养,先后开展了农村工匠培训、钢结构抗震农房和社区减灾中心建设。共培训农村工匠2,054名,援建钢结构抗震农房358套,10个社区减灾中心已竣工投入使用。此外,壹基金还于2015年12月启动了安全农家项目,通过组建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完善社区灾害应急预案、配备减灾、救援物资及应急标识系统,提升社区“农户-小组-村庄”三个层面的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壹基金还着眼于通过提高艺术和体育教育的质量,帮助灾后地区的儿童在快乐中发展潜能。三年来,壹基金在雅安8个区县开展了“壹乐园”项目,为学校改建音乐教室119间,提供了104套运动和游乐设施,还为221名音乐和体育教师开展了教学技能培训。

  所以说,抗震救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是说把人救出来了,把废墟清理了就完事儿了。城市的重建,生活的恢复,尤其是驱散老百姓内心的阴霾,都是需要时间的。生存不难,有吃有喝有地方遮风挡雨就能生存,但生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而越是这样的大型项目,以壹基金自己的力量,就越是需要全情的投入。所以有时候感觉某些灾难发生的时候壹基金没有出面,不是不想,而是它的体量实在做不到兼顾更多了。

  壹基金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并不仅仅只有芦山一处。

  2014年8月3日16:30,滇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受灾人口达113.8万人,灾害损失主要集中在鲁甸县龙头山镇和火德红镇、巧家县包谷垴乡、会泽县纸厂乡等地。

  地震发生后,壹基金协同政府和民间公益组织等合作伙伴先后开展了紧急救援、过渡安置工作。壹基金借鉴“4·20”芦山地震重建工作经验,在鲁甸地震灾区重点开展了以“减灾为核心,创建韧性家园”为基本目标的重建工作,主要包括抗震减灾示范社区、抗震减灾示范校园和壹乐园项目,这一次,壹基金的表现更加成熟。

  抗震减灾示范社区——在鲁甸地震发生前,当地农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土墙承重的结构形式无法满足抗震需求的基础构造要求,房屋整体抗震能力极低。在震后重建阶段,壹基金积极探索,采用“集中点重建、散户自建”的模式,开展钢结构抗震农房援建。截止至2016年7月,壹家人已在鲁甸县、巧家县和会泽县援建完成734户抗震农房,2612人直接受益。同时,针对社区减灾能力薄弱的问题,壹基金以“人人公益”为核心理念,计划于2016-2017年在鲁甸震后地区的14个农村社区实施安全农家项目,通过组建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完善社区灾害应急预案,配备防灾减灾设施设备、救援物资及应急标示系统,同时开展社区避难场所建设,提升“农户-小组-村庄”三位一体的自救互救能力,帮助社区更好地应对未来潜在的灾害。

  抗震减灾示范校园——在鲁甸灾后重建中,壹基金结合鲁甸当地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