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缺陷(1/3)
厨房那边,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可见孙婧和丹姐她们聊得正开心呢。

  书房里,王子木给周方远又添了一杯新茶。

  “周董,能够得到你的肯定,实在是我们华泰的荣幸,相信我,华泰不会让你失望的。”

  王子木举起茶杯,像是酒杯一样。

  周方远笑着点点头,同样举起茶杯,“我相信你,王董,不然我也不会同意投资了。不过呢,虽然我可以做出投资的决定,但说实话呢,我还是有一些疑虑的,尤其是关于国内的保险业务。因为就我所知,国内的保险业务现在并不好做。”

  “是不好做。”

  既然是要诚信合作的,那就不能抱着坑对方的想法,有什么就说什么,然后将选择权交给对方。现在撒了黄了,骗了人家了,扭过头来,人家知道实情后,这朋友还怎么做?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有一说一,将最后的选择权交给对方。

  现如今国内的保险内呢,确实是发展的不太好。

  第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市场集中度过高,竞争仍不充分。

  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93家,其中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6家,产险公司35家,人身险公司42家,再保险公司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家。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有利于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集中度仍然过高,少数几家大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以2005年上半年徽省市场份额为例,产险方面,某保险、某保险、太保产险3家公司市场占比高达92.09%,其中某保险占69.05%;寿险方面,某保险、某保险、太保寿险3家公司在安徽省市场的占比高达89.14%,其中某保险占69.34%,市场集中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市场的高度集中给市场长期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一是主体间容易出现“马太效应”,即处于优势地位的公司竞争力越来越强,处于劣势地位的公司竞争力越来越弱,两者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二是市场竞争不充分,带来垄断,公司缺乏创新动力,服务水平难以提高,市场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三是风险过于集中,大公司经营政策调整直接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市场震动。四是新机构进入市场极易受到挤压,难以顺利成长。五是由于市场份额大,大公司在市场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监管政策的直接影响较大。

  第二是经营行为短期化,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一些公司发展带有一定盲目性,产品开发与推广没有长期的合理规划,诸如“突击月、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等短期化行为过多。短期内,此类活动可以迅速上规模,超额完成保费收入任务,但第二年同期如果没有开展类似活动,同比必然大幅下降,最终影响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当期现金流入过大,意味着将来某个时点现金流出也很大,投资决策因此将受到影响,同时消化现金流问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财务风险也将上升。此外,短期与长期的不协调,势必增加长期经营战略的不确定性,改变股东、客户的预期,使社会风险增大,公司形象受损。

  第三,机构调整存在误区,稳健经营意识有待提高。

  从寿险经营情况来看,结构调整主要是降趸缴、上期缴,降银代、上个险,而忽视了险种、区域等方面的结构调整问题,结果出现了大起大落。从本质上讲,趸缴和期缴只是一个缴费方式问题,银代和个险也只是营销方式问题,改变缴费方式和营销方式只是结构调整的形式,但不是核心内容。比如趸缴,如果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趸缴业务分布合理,“趸进趸出”保持平衡,现金流就可以实现进出平衡,从一定意义上讲趸缴也成了期缴。同时,采取何种缴费方式与营销方式应当充分考虑客户利益,支持客户选择便利的方式,尊重市场的选择。现在一些外资寿险公司十分重视银代等方面业务,对趸缴业务也持开放态度,这一点正好与中资公司相反。

  从产险经营情况来看,结构调整大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车险与非车险均衡发展没有完全实现。车险比重“越调越高”,一些公司在保持车险快速发展的同时,非车险业务不升反降;还有的公司采取强压车险业务,而不是通过发展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