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3.野心的范围(2/3)
人们生活的惨况。

  电影题材虽然很大胆,但是不得不承认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是打动人的关键,片中的粗野和残酷,始终对观众在拷问和反思。

  《梨泰院杀人事件》是由南鲜真实事件改编,讲述当时的杀人者被无罪释放,和南鲜内部的腐败和外国人在南鲜享受更高待遇,这在当时社会引发了多次大规模游行和抗议。包括《王者》《再审》《大将金昌洙》等很大一部分南鲜电影,都是借鉴所能引发争论的事件,被南鲜电影人们改编成悬疑片或其他类型电影。长久发展以来,类型片已经在南鲜产生了模板,已成为他们的电影特色。

  很多人不喜欢南鲜电影的原因之一也是其缺少原创,很多时候都在“借鉴”。但南鲜电影总是能够“借鉴”得恰到好处。这个“借鉴”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变成自己本土的东西。南鲜的历史,为电影人提供独特的历史题材。

  南鲜电影在世界上的作用并没有向其本土宣传发展的那么好,原因之一就是其南鲜电影民族化太强。可能在亚洲,南鲜电影有一定影响,但在好莱坞和欧洲看来,南鲜电影所抖的包袱,不是他们所能理解的。往深层次讲,是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偏差。《不当交易》在外国影院上映时,卖座非常少,来看的也多是在外国留学的南鲜群众。

  南鲜电影人融合本土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语境的独特理念,多是与亚洲人产生共鸣,但当他们走出亚洲时,却遭遇到了滑铁卢。并不是失败,而是反响平平。南鲜电影对以西方为主流的世界电影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微乎其微。比起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苏俄的蒙太奇学派,新浪潮左岸派等等对于世界电影发展的影响,南鲜电影缺乏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产生影响的电影运动与电影美学思潮。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南鲜所依托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实力在全世界仍不是作为主宰力量存在的,所反映的思想不为欧美主流社会所能接受。

  但是南鲜电影也有让世界电影发展所借鉴的地方。

  南鲜人与生俱来的喜感,令韩片中的喜剧性不可或缺,在普通生活琐事中透露着对生活的嘲讽,比如《海云台》中主人公的家庭问题,一些生活问题在电影中无限放大,在最后作出喜剧效果。而故事的真实,多由历史事件改编,使民族最质朴的情感需求在小人物身上加以展现。如果说华夏有无厘头式的电影,那么南鲜就是对生活无声的嘲讽。南鲜电影的一大特色就是对政府的嘲讽和抗议,《恐怖直播》的大尺度对南鲜政府的抗议,不仅在南鲜本土,更是在世界上引发了热议和反响。

  总之,南鲜电影人,虽然在国际上地位评聘,但在国内地位却非常的高,在娱乐圈的鄙视链金字塔之中,他们也处于比较高的位置。

  而第三层,就是电视剧演员。这里面会产生不少韩流star,其实韩流star里面多数都是卖卖花瓶和样子。但是,现在韩流不如以前了,以前是一批批出,现在能冒头几个就不错了。除开韩流star,就其他混脸熟的,偶尔红极一时的,在国内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当然,也有不少常年配角。

  但电视剧的地位,在南鲜同样不差。

  南鲜电视剧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

  1945年,南鲜从扶桑殖民统治之下独立,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南鲜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期。在此环境下南鲜于60年代相继成立了几家广播电视台,开始制作播出爱情片。1962年1月19日南鲜第一部电视剧,kbs电视台制作的《我也要做人》播出,随后第一部日剧《下着雪下着雪》,第一部历史剧《童养媳》以及第一部家庭剧《继母》也相继播出。1987年mbc电视台制作播出电视剧《火鸟》,标志着迷你剧类型的诞生。

  进入90年代,南鲜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对南鲜电视机构与电视剧的制作环境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电视剧的制作方式更加依赖市场,电视剧的内容和题材也有了突破性发展。1990年南鲜政府修改了电视法,缩小了kbs的规模,对民营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采取了鼓励的政策。1990年年底,民营的sbs电视台成立,电视剧的制作更加社会化也更具竞争性。1992年mbc播出的《嫉妒》揭开了韩剧新类型——青春偶像剧的帷幕,随后的电视剧《爱的火花》《医家兄弟》《星梦奇缘》等延续了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