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收购米高梅!(2/3)
费不低,人流却不断,主要是来体验这里独特的环境。要想在酒店林立的赌城争得一席之地,各店家必须使出浑身解数,致力于打造各自的绝活,只有出奇才能制胜。

  只可惜,如今的米高梅酒店集团和米高梅电影公司本身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最多是相互交叉持股,但也只有很小很小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已。

  除此之外,米高梅还有其他经营项目,比如说摩登时代电影、帝高国际院线、comcast电视等,甚至还有米高梅咖啡店,也算是米高梅帝国的外围成员了。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没什么意义了,米高梅曾经的小弟们,如今已经全都变身成了庞然大物,扭过头来再看米高梅自己,反而已经病入膏肓苟延残喘,已经几乎成了菜案上的一块肉,而且还是非常肥的那种。

  也难怪索尼会动心思呢。

  要说米高梅现在日子不好过,看上去已经没什么价值了,但是真要说起来,不往远说,就说好莱坞的其他公司。华纳兄弟、派拉蒙等公司想不想收购米高梅?当然想了,这还用说吗。但他们并不是为了收购完之后带领米高梅起死回生,而是直接关掉米高梅影业!在他们看来,米高梅已经无可救药了,没有继续经营下去的必要。

  把所有部门都关掉,员工都开掉,重资产都卖掉,只留一个庞大的片库就好了,对于其他影业公司来说,米高梅有价值的也只剩下片库和片场了,其他的一切都已经毫无价值。

  可是索尼就不一样了,索尼收购米高梅,是为了获得庞大的影片库,来推动索尼的蓝光光盘!

  这不是电影行业的小事,而是关系到索尼集团的宏观战略!

  同样,康卡斯特也是这个道理。

  他们收购米高梅,也不是为了米高梅这家残废的电影公司,而是为了通过米高梅片库,推行络点播,从而带动康卡斯特的电信运营业务。这种奇葩的“目标”,和时代华纳、迪士尼、维亚康姆、通用电气的理念完全不同。不过没关系,只要有钱就行了,没人会在乎米高梅被卖出去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米高梅原时空的售价是48亿美元,其中30亿是收购价格,剩下18亿是米高梅的负债,而将近五十亿美元的价格,也让科克心满意足了,有了这笔钱,他可以更加放心大胆的去玩他的酒店业务了。

  然而在这场交易中,索尼其实只花费了3亿美元,就拿到了米高梅的控制权。

  索尼出资3亿美元,占股20%;康卡斯特出资3亿美元,占股20%;普罗维登斯股本合伙公司出资4亿多美元,占股29%;德克萨斯太平洋资本基金出资3亿多美元,占股21%;商品银行合伙公司投资1亿美元,占股7%;四方集团投资0.45亿美元,占股3%。

  剩余的部分,是索尼等集团向华尔街的20多家银行,以未来米高梅的资产为抵押举债的。

  这样一来,索尼就能在花费最少代价的情况下,拿到米高梅的控制权,并顺利得到了米高梅片库中的存片,存片的数字超过了7600部!

  这可是7600多部影片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整个好莱坞的电影总存量,也就16000部左右。整个米国的电影倒是有数十万部,但这里面可大多都不属于好莱坞电影,比如投资极低的b级片、成人片、进口片、电视电影等等。

  这一笔收购案,索尼赚了,他们掌控了好莱坞近50%的片源,为发展蓝光光盘,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康卡斯特电视也赚了,他们和索尼合作,拿到了极大的片源,通过互联点播业务,为电信运营提供了帮助

  科克·科克里安也赚了,他把米高梅卖了一个好价钱,大赚了一笔,继续玩他的酒店业务去了!

  然而,米高梅这家公司惨了。算上原本负责的18亿美元,杠杆收购又负债的15亿美元,总共负债已达到33亿美元。以米高梅的经营能力,这么大的债务压力,能活几年?能支付利息吗?

  事实上,米高梅确实没坚持多久,到了原时空2009年的时候,米高梅就再也支撑不下去,正式宣告破产。索尼的3亿美元打了水漂,但索尼影业发行了两部007电影,早就把钱赚回来了,更何况蓝光光盘,彻底打败了。康卡斯特3亿美元也打了水漂,但也通过视频点播、电信运营产业有了弥补。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