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曹袁夜会(1/2)
面对刘凡的正言厉色,在场诸侯心中一凛。

  没有人认为刘凡是开玩笑!刘凡的所作所为,他们都略知一二。特别是曹操、孙坚,与刘凡一起作战过,对刘凡治军,知之甚清。

  刘凡所言,都在“仁义之师”范围之内。他们打的可都是仁义之师的称号。

  心下回营之后,一定要警告麾下,严肃军纪。

  不然若是被刘凡抓住把柄,不仅面子上不过去,还会牵连一大批兵力,折耗实力。

  “仁义之师,行仁义之事,务仁义之实。盟主之令,吾等谨记,谨行!”

  坐在右首的袁绍正身说道。

  “嗯!本初言之甚是。”刘凡点了点头,又对众人说道:“吾大军四十余万兵马,需要粮草无计。哪位将军愿总督粮草,供应大军?讨董胜利后,记他大功一件。”

  粮草关系到一军命脉,这可是好差计。

  许多人想应下,但问题是四十多万大军的粮食从哪去征?

  “吾弟袁术为南阳太守,南阳富庶,百姓家有余粮。绍建议袁术总督粮草,在南阳和江淮征粮草,应付诸营。”

  袁绍再次对刘凡建议道,他推荐袁术担任运粮重职。

  “吾与本初之想,如出一辙。好!吾命南阳太守袁术总督粮草之事。各营拿出钱财,交付南阳太守。征粮时,不得强征暴敛。征粮后,一定要做到诸营平等,无使有缺!”

  刘凡高声宣布了总督粮草的人选。

  刘凡的这一道命令,使众诸侯意料在外。

  毫无疑问,昨日之时,刘凡已和袁术结怨。

  粮草乃一军之命脉,军一日无粮草,则军心涣散。

  现在他们则在心中赞叹刘凡以德报怨,有君子之度。

  “诺!江淮富庶,必能供应讨董大军粮草!”

  袁术喜出望外,运送粮草不仅可以赚取各路诸侯的油水,还不用上前线拼杀,保留实力!

  等讨董过后,他就可以利用威望,一跃成为天下第一诸侯。

  同时,袁术偷偷的望了刘凡一眼,难道他和董卓一样,向自己示好?

  不过袁术有睚眦之仇必报。心中与刘凡依旧有隙。

  就算这一次讨董不敢针对刘凡,以后一定会见缝插针。

  刘凡点了点头。

  看来袁绍和袁术现在还没有决裂。若历史上二袁同心协力,匡扶汉室,哪有各路诸侯的事。

  刘凡敢用袁术总督粮草,一则是因为江淮之地是最容易征粮的地方。

  二则刘凡想将历史回归轨道上,便于掌控。同时,削一下孙坚!

  刘凡不怕袁术跟自己耍阴谋诡计。各路诸侯前来讨董,都携带有大量的粮草,刘凡也不例外。

  袁术征粮也好,不征也罢。刘凡所带粮草能用一个半月,完全不需要袁术所征。

  “吾四十多万大军讨伐逆臣,声势浩大,更需一人为先锋,绕过荥阳,直抵旋门关。谁能先胜一筹,为吾军赢得士气,吾表他爵位。”

  刘凡目视下方各路诸侯。

  “末将孙坚,愿提麾下兵马为前部,为盟军拿下旋门关。”

  孙坚挺身而出,自告奋勇道。

  在场之中,孙坚的出身比较卑微的。他的出身跟董卓类似,非世家,乃一富贵之家。

  兵圣孙子后裔?

  现在孙坚还不敢以此自称,因为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孙子后裔。

  历史上孙权称帝后,为了提高皇室的身份,追溯祖先为兵圣孙子。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董卓与永乐皇太后拉关系。李唐称自己为圣人老子后裔。

  他们不像世家大族,有族谱以及历史典故、世任高官为依证。

  孙坚在长沙听说董卓专权朝政,横行跋扈,肆意妄为后。拊膺长叹:“当年张温若听吾言,朝廷哪有今日之劫?”

  孙坚、董卓和陶谦一起在张温麾下任事过。孙坚有眼见,早就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

  值得一提的是,孙坚也不是简单的忠臣?

  他的野心已经完全暴露了。因为在讨董之前,孙坚做了两件大事。

  一为兵到荆州,逼死了荆州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