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灵帝悲哀(1/2)
少府虽贵为九卿,但不掌握实权。董卓当然不会心甘情愿。

  这二十万大军,是以凉州人为主体,兼杂胡人和部分关东汉人。

  凉州人善羌斗,羌、氐凶狠善战,他们发挥出的战力不比鲜卑人弱多少。

  这个时代还流传着一句话,凉州大马,纵横天下。

  凉州马高大有力,冲击力极强,配合精兵。组成了二十万西凉大军。

  董卓并且得关中世家、凉州豪强的支持,为他的二十万西凉大军提供了足够的粮草。

  他西入关中,渡过黄河,进入河东,南望洛阳,静观时变。

  进入河东后,刘宏为了稳住董卓,继续封赏董卓,并拜董卓为并州牧。

  他暗地派人谴密诏去雁门,想让刘凡派遣兵马将董卓这乱臣贼子拿下。

  可是十常侍都被董卓重金贿赂,而且十常侍都与刘凡有血海深仇,怎么可能会将密诏送给刘凡,遂密不发。

  任谁都能看出来刘宏时日无多,董卓哄骗十常侍,愿意为十常侍驱使,只求新君立后,能拜太尉。

  十常侍有大敌何进,不得不相信董卓。

  董卓又一边向何进表忠心,提出愿意拥戴皇子辨为天子。只要何进一声令下,他麾下二十万西凉大军甘愿受驱使。

  屯兵河东以后,整个陇西便成了董卓的势力范围,他掌握强大的兵马,成为大汉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军阀豪强,而且还是朝廷命官、边陲重臣。

  整个陇西、关中都成为董卓的粮仓,在部下的怂恿下,不断的增添着董卓的野心。

  刘宏本来就身患重病,董卓二十万大军悬在他头上,更让他寝食难安。

  这两个月间,他多次病倒,太医令对于刘宏的病情无从下手。

  刘宏的病在于酒色过度,身体虚脱,忧心大汉,精气神皆穷竭,即便是华佗也治不好。

  刘宏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

  十二岁登基,今年三十三岁。

  回想起自己执政这些年,功否?过否?

  刘宏不禁看向侍中杨琦。

  在场之人,杨琦有好名声,敢语真言。

  “侍中,朕和桓帝比起来怎么样!”刘宏从容的向杨琦问道。

  桓帝之昏庸无道世人皆知,就连刘宏也对这位先帝有些不耻。

  “陛下要和桓帝比,就像舜帝比德尧帝一样。”

  杨琦将抬起头,直面对刘宏。

  “你真是跟董宣一样,硬脖子,真不愧是杨震的子孙,死后一定也会招来大鸟的。”

  刘宏有些不高兴的说道。也亏现在刘宏心境淡然许多。

  要是在他年轻气盛时,就凭杨琦将他比作桓帝,他一定会将杨琦赐死。

  不过刘宏说杨琦在死后一定会召来大鸟,是在提醒杨琦,做人要能屈能伸,不然不会有好下场。

  众所周知,太尉杨震嫉恶如仇,他不被贵族容忍,蒙冤饮鸩自杀。

  杨震死后,高达丈余的大鸟出现在杨震墓前,双目垂泪,任人抚摸,直到葬礼完毕才飞去。郡守将此事禀告朝廷,顺帝认为是上天对杨震的冤屈示警,大鸟哭灵更是杨震的忠直所致,下诏以中牢之礼祭祀杨震。乡人为纪念这件事,在杨震墓前立了一尊石鸟像。

  刘宏说这句话,也让他想起了刘凡。当年刘凡也如强项令一样。在朝堂上昙花一现。

  这些天,亲信总是向他上言刘凡拒绝派兵攻打董卓。

  可是刘宏不信啊!他最信任的就是刘凡。

  刘凡是他的肱股之臣,是他皇弟,怎么能不听自己的调令?

  昨日,小黄门江即向他禀告张让、蹇硕等人私扣送往雁门的密诏。

  才让他恍然大悟!

  但张让等人虽仇于皇弟,但为何要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不顾社稷安危。

  刘宏感觉他不能再信任宦官了。

  让他去铲除宦官,他也无力去做了。

  刘宏恨,刘宏悔,往事如烟,他不能再去挽回。

  不知不觉,太阳落山了!

  刘宏努力想后事,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噗嗤!”

  一口鲜血喷出,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