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迁徙(1/2)
“足下有九牛二虎之力,俺老典佩服。”劫匪被吓走之后,典韦笑嘿嘿的来到许褚面前。

  “足下立于万人之中丝毫不畏,想必是有盘古开天之力,吾也佩服。”礼尚往来,许褚也向典韦吹捧道。

  他和典韦一见如故,感觉很有缘分。

  “陈留人典韦!”典韦抱戟致礼。

  “沛国人许褚!”许褚抱拳回礼。

  “许兄孔武有力,何不投以英雄,报效国家,青史留名,反而居于一隅之地?”典韦开口向许褚问道。

  “当今天下,谁是英雄?”许褚反问。

  “虎啸生风,龙起云腾。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只有一人能立地擎天。”典韦扬声说道。

  “在典兄心中,谁有此不世之姿?”许褚急忙再问。

  “唯骠骑大将军刘凡耳。”典韦正气禀然的说道。

  “骠骑大将军仁德之名遍布四海,战无不胜,当之无愧的英雄。吾欲从之,只是心有牵挂,吾若离去,乡亲们就要被贼寇欺凌了。”许褚叹声说道。

  刘凡在民间名声极好,被许多百姓向往。

  刘凡的为国为民,在洛阳的所作所为,带着传奇色彩在民间传颂。

  但有些有志者钦佩刘凡,但不赞成刘凡的行为。他们认为刘凡只能兴于盛世,不能兴于乱世。

  因为成大事者,都必须有狠辣的手段。心怀妇人之仁的人,只能在角逐中淘汰。

  曹操曾说过一句话:乱世用人,只看才,不看德行。

  所以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刘凡何尝不知道这一点。他能对外族人狠辣,却不能对自己的“祖先”狠辣。

  作为后世人,汉代的百姓就是他的祖先。

  他要反哺自己的祖先,带领他们走向一个真正的盛世。

  刘凡直接和间接得罪的仇人也不少,那些也必定是刘凡的敌人。

  这不是一个以百姓为主体的时代,而是以世家为主体的时代。

  野心家,有志者,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利欲熏心的豪强,亲亲相隐的士族,列土封疆的诸侯。

  劫匪,叛贼,黄巾,黑山军,汉羌军,五斗米教。

  乌恒,鲜卑,匈奴,羌族,氐族,这是目前对大汉直接有威胁并且时常叛乱汉境的外族。

  毫不夸张的说,这些都是刘凡的敌人。

  许褚没有受过刘凡的恩惠,所以对于刘凡的事件都是道听途说,印象很模糊,但许褚知道刘凡是一个英雄。

  这个时代一饭之恩必偿的人有许多,若有选择,肯定会选有恩于自己的人。

  “何不举族迁往雁门,到陈留后,至河内渡过黄河、上党、太原、雁门不出两月便能到达雁门。骠骑大将军仁德,定会为吾等安家落户。一直待在家乡不是长久之计刺使大人虽决心讨贼,但大乱的根源不在此。十常侍等奸佞不死,吾等永无宁日。”

  典韦一改自己大老粗的性格,对许褚劝说道。

  听说主公被贬到雁门之后,典韦很生气,近些时日一直研究前往雁门的路。儿子还不满一岁,就拜访亲友,准备前往雁门,怕主公在雁门遇到什么难处。

  这胖子这么厉害,主公那么爱才,肯定会喜欢。

  “张让本已被骠骑大将军拉下去,谁知骠骑大将军刚离开洛阳,就官复原职,真是可恨。”许褚捶胸顿足。

  “许兄可能还不知,竹邑那边黄巾聚集五万多人,由一个叫做龚都的黄巾余孽率领,正在寇掠乡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到谯县了。”典韦火上浇油,让许褚早做决断。

  典韦并非空穴来风,竹邑确实有黄巾起事。但竹邑离这里还有很远一段距离。

  “迁徙并非玩笑,祖祖代代世居这里,早已认定这里。若迁徙能让宗族乡里安居乐业,可善。若到了雁门之后,无落脚之地,那就如流民一般了。”许褚很慎重。

  “许兄大可不必担心,实不相瞒,骠骑大将军乃吾主公也,吾这马儿也是主公相送。当初若非吾妻有身孕在身,吾早就跟着骠骑大将军平定黄巾了。骠骑大将军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怎么会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典韦如实的向许褚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