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招收私兵(1/2)
“多谢蔡公。”刘凡谢道。

  这时,卫觊上前一步,对刘凡一礼,道:“西秦亭侯救济百姓,乃天下之幸,卫府当出万金和粮食三万石供西秦侯府,已尽绵薄之力。”

  人都是有私心的,若是让卫觊把良田万顷都分给佃农,他根本舍不得。能拿出来黄金万两和粮食三万石说明卫觊还是很有风度的,不愧是将来的海内大儒。

  刘凡重活一世,很多事情已经放下了。他要的只是百姓富足,天下太平,征战四夷,万国来贺。

  “多谢卫兄。”刘凡回礼感谢。

  刘凡已经向刘遇了解到了西秦侯府虽然颇有资产,但是粮食不到万石,远远使流民支持不到屯田后粮食丰收的那一刻。河内郡和河南郡现在还在饥荒,据说已经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若是他们听说河东有粮食供应,肯定会源源不断的往河东郡赶。卫觊拿出如此多的钱粮,到时候真的可以解燃眉之急,要是整个河东郡的世家豪强,或者说整个天下的世家豪强都和卫觊一样,天下哪里还有百姓离乡,饿殍遍地的场面?

  “吾家乡陈留圉县虽有土地,但自从全家搬至安邑以后便给了乡邻耕种。现在眼看灾民遍地,但无能为力啊!”看到自己的学生卫觊那么豪爽,蔡邕有些不自然。

  蔡邕不是世家大族出身,被罢官归田以后只能靠以前的积蓄和教导学生过日子。

  但姜还是老的辣,蔡邕就是比卫觊想的多:“卿可知坐吃山空乎!”

  “吾可带领流民一边建屋,一边开垦荒野,屯田造地,春来播种,秋来收获。怎会坐吃山空耶?”刘凡笑道。

  刘凡随意而从容的话再次让蔡邕和卫觊震撼。

  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屯田这个说法,最早创立屯田制的人是曹操。

  ……

  夕阳渐落时,刘凡把蔡邕和卫觊送出侯府。

  蔡邕和卫觊上了马车上以后,蔡邕把马车上的窗帘掀起,又望了西秦侯府一眼。

  “伯儒,刘凡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只能,为何偏要弃文不用,反而从武。”蔡邕惋惜的对卫觊道。

  “刘凡目光深远,或许从武比从文更适合他,或许他已经猜到了什么?不管如何,他的才能,我生平仅见。”卫觊一脸的佩服,通过两个时辰的交谈,他感觉刘凡的学识就像海一样,无穷无尽。面对他滔滔不绝的言论,卫觊感觉自己就像是海上的小舟。

  刘凡与蔡邕和卫觊交谈的都是后来的精华理论,说一遍,就让人脑洞大开。在感触良多的同时,又妙不可言。

  “才十六岁啊,只比琰儿大一岁。”蔡邕说了一句略有深意的话。

  卫觊郁闷,您不是看好我那勤奋好学的弟弟卫仲道吗,怎么又改变主意了。可是一想自己弟弟才子的身份和刘凡一比就是笑话,就不再多言。

  刘凡送走蔡邕以后,就叫来刘遇,告诉他卫觊这几日会送来无数钱粮,让他准备接收。另告诉刘遇屯田的事。

  “刘叔,你让刘江在安置流民的时候选取精壮之士,许以钱粮,用为私兵,多少不限。至于战甲兵器我会找人去做。”虽然说周围没人,但刘凡还是压低声音对刘遇说道。

  刘遇大吃一惊,特别是听到多少不限这四个字,主人这是要干什么。

  在汉末,甚至纵观汉朝四百年,世家大族几乎都有私兵,只是平时称为护院,食客或者是私下的佃农。

  说完这句话,刘凡转身离开,一天不见关羽了,他必须要去联络一下感情。

  刘凡来到关羽的房外,因为天色已黑,关羽屋内点了蜡烛,刘凡隔着墙就能看到一个身影捧着竹简跪坐在床上。

  刘凡敲门后而入。

  “今日甚忙,不能与云长兄畅饮一天,特来赔罪。”一进房门,刘凡就向关羽告罪道。

  关羽连忙放下手中的春秋,从床上下来,道:“公子何罪?听闻公子分田佃户,救助流民。这是何等的大善?吾打算明日就前往涿郡,不再麻烦公子。”

  “云长兄此言,可是吾招待不周乎。”刘凡佯装生气。

  “公子请吾入住,顿顿有酒,餐餐有肉,哪有招待不周?”听到刘凡的话,关羽连忙反驳。

  “哈哈,即是招待周全,那就再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