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分配行动】(2/3)
天人!

  郑学红和陈桃如今还记忆犹新,宋维扬把厂长记者和教授糊弄得团团转。最多的时候,有300多号人像小学生一样,听宋维扬讲课听得如痴如醉——那些可都是在特区闯荡的老板。

  人们总是崇拜英雄,相信英雄,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狂野的时代。

  还是拿牟其中来举例,好多青年只看了报道,就对此人奉若神明。这些青年抛家舍业,自带干粮投靠牟其中,帮他行骗的同时,还认为是在做正经生意,并且始终有一种创业的神圣感。

  在旁人看来,那些投靠牟其中的青年,已经完全疯了。

  郑学红和陈桃,也疯了,理智全失。

  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例子,疯得更厉害,他叫蔡崇信。

  此人是耶鲁大学的博士,在德国工作,年薪70万美元。当他见到马云之后,也不知被灌了什么迷魂汤,竟辞去国外高薪职务,千里迢迢跑来投靠,帮着马云注册公司,每月只拿500块人民币的薪水。然后他牵线搭桥,为阿里争取到第一笔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接着又是2000万8000万

  如果没有蔡崇信的加入,阿里巴巴很可能都撑不过网络泡沫,更别谈什么融资上市了。

  每个成功人士的身边,都会聚拢一些这样的疯子。说得更高大上一些,这叫贤臣遇明主。

  失败了,万事皆休,就像跟着宋述民创业的那些老哥们儿,一个个都得蹲班房吃牢饭。

  成功了,传为美谈,阿里的十八罗汉即为典型。

  史育柱为什么被视为商界传奇?

  因为他两样都经历了。

  几年时间,史育柱身家数亿,身边的创业伙伴风光无限。一朝破产,史育柱债务缠身,而他的核心团队竟然没散,甘愿跟着他一起跑路躲债,发不出工资也不离不弃,最终奇迹般的东山再起——搞得就像刘备一样,寄人篱下东躲xc,却始终有一帮文臣武将衷心辅佐。

  你们打算投资多少?宋维扬问。

  郑学红说:50万吧,我要留十几万在家里,就算失败了也有条退路。

  陈桃说:我在特区赚了19万,4万给父母和弟弟,剩下15万全部投资罐头厂。

  宋维扬转头对宋其志说:我加上那辆公爵轿车,一共投资100万。大哥,罐头厂在你名下,你说该怎么分配股权。

  小弟,还是你来分吧。宋其志无比为难。

  罐头厂的资债相抵,拢共也就剩500万。如果以这个数目按比例分股,那肯定对不起郑学红和陈桃的付出,因为罐头厂的实际情况太糟糕,明摆着坑人钱。而且人是宋维扬带回来的,宋其志不好说话,也容易得罪这两个人。

  宋维扬说:这样,我占股60,我哥占股18,老郑占股16,桃子占股6。

  可以!大家竟然一致同意。

  宋其志是无所谓,反正控股的是亲弟弟。郑学红和陈桃则无条件信任,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宋维扬的发展计划,反正能赚钱就是了——要是罐头厂不能赚钱,马博士那么聪明,肯定留在特区继续骗啊。

  虽然没人反对,但宋维扬还是解释了一下:股权这个玩意儿,在创业初期绝对不能分散。一旦股权分散,必然群龙无首,中小规模的公司没一个能做长久,玩分股那是大公司才拥有的权力。

  郑学红道:你别说那么多,直接讲怎么搞就是。

  宋维扬道:接下来几天,老郑和桃子装样子考察罐头厂,然后以回港调集资金的名义离开,各自回家把钱带来。我去联系玻璃厂和包装箱厂,重新制作新品罐头的包装。大哥,你去联系经销商,把库存积压的罐头搞有奖销售,中奖率最好能有三分之二,让那些不想买罐头的都贪小便宜来买。尽量去库存,回笼资金!

  宋其志道:经销商手里的货怎么办?那些货不处理妥善,他们是不肯合作的。

  照样有奖销售,经销商赔的钱,算在我们罐头厂头上,但前提是要先欠着。宋维扬说。

  宋其志感慨道:你这样搞,隔壁县市的罐头厂都要被弄破产,简直太狠了。

  我管他们死活。宋维扬冷笑道。

  三分之二的中奖率,比半价销售还可怕。如今罐头产品的价格本来就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