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半为江山半为卿 (二)(1/2)
第四十七章 半为江山半为卿 (二)

  邯郸皇宫,金銮殿。

  陛下,城破了,内城破了! 一个中官却跌跌撞撞冲进殿门,趴倒在地放声大哭。刘林,刘林身后跟的是朱佑——

  啊?! 脑袋像被弩箭射中一般,王昌疼得面色惨白,狂喷一口鲜血,从龙床上一头栽下了台阶。

  陛下,陛下!

  快叫太医,快叫太医!

  快关上宫门,让侍卫顶住!

  不要乱,大家不要乱!

  四下里的太监宫女,乱成了一锅粥。而金銮殿上的大部分文武官员,却迅速将目光看向了太子刘(王)辙,殿下,请速做决断!。(注:王朗冒称是刘子舆,所以他的儿子也改姓了刘)

  皇帝昏倒,太子临朝,天经地义。刘辙也从文武百官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一直渴望的东西。

  他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激动,紧跟着,快步走到王朗的身旁,高声叫道,列位臣工勿慌,大司马并非嗜杀之人,尔等速速随我前去宫楼,一起向他请降。想必他会念在我等诚心改过的份上,放大伙一条生路!

  说罢,又迅速将目光转向太监头目李竟,我父王就交给你了。赶紧安排郎中给他诊治,大司马,大司马跟我父王相交莫逆,肯定不愿意看到他现在这般模样!

  是! 太监头目李竟没勇气斥责他不孝,只能含着泪点头答应。周围的大部分文武官员见刘辙没等跟刘秀接触,就主动将其父亲从皇上变成了王爷,心中感慨之余,对其的果断也涌起几分佩服。纷纷迈开脚步,簇拥着刘辙走向皇宫正门。

  只有光禄大夫荣源心里头还惦记着谢躬暗中交给自己的任务,然而,刘秀的兵马已经杀到了皇宫门口,再提去投奔谢躬的茬儿,非但不会得到任何人支持,反而会给他自己带来无穷的麻烦。所以,他只能狠狠咬了下牙,也迈步跟在了刘(王)辙身后。

  这倒不怪赵汉国的文武大臣们天真,常言道,贼不打三年自招,当年王朗父子被刘秀义释而生还的秘密,早就传得人尽皆知。很多官员都认为,在当年那种情况下,刘秀都能放王朗父子一条生路,如今刘辙先放低身段,苦苦哀求,再量大汉(赵汉)之物力,结与其欢心,那刘秀岂能对大伙赶尽杀绝?

  况且以刘秀以往的表现,他即便要杀人,死的也只会是王朗父子,赵汉国的文武官员也不会受到株连。既然说几句软话就能活命,大伙又何乐而不为?

  一边在心中各自摆着算筹,大伙一边快步前行,不多时,就来到了皇宫门口。顺着马道走上敌楼,手扶汉白玉雕栏往下张望,刹那间,所有人都感觉头晕目眩。

  只见皇宫外的空地上,黑压压不知站着多少人马,就像即将决口的洪水一般,随时都可能将皇宫彻底吞没。在所有队伍的最前方,一名身穿银盔银甲,骑着白色的卢马的青年将领,来回驰骋。听到敌楼中的动静,竟然不顾城头上随时可能射下来的冷箭,带住坐骑,高声断喝,王朗何在?打开皇宫除降,刘某饶你不死!

  王朗何在?打开皇宫除降,大司马饶你不死! 银甲将军身后,两千余名骑兵手举兵器,齐声重复。声音宛若惊雷,震得敌楼摇摇晃晃。

  投降吧,宫内的弟兄们!

  投降吧,败了,咱们败了!

  投降吧,大司马不会滥杀无辜,我们都被他给饶恕了!

  投降

  跟在两千余名骑兵之后,数不清的步卒,争前恐后地高声补充。很显然,他们原本都是赵汉国的将士,因为兵败被俘,干脆投降了刘秀。此刻掉过头头来与幽州军一道攻打皇城,并且表现得比刘秀的嫡系还要忠心。

  皇宫的大门虽然又厚又重,宫墙和敌楼中,还有上千侍卫手持精良的大黄弩严阵以待。但赵汉国的文武百官,却谁都不敢相信,自己方面这些人马,是否能挡得住刘秀的全力一击。

  可是叔父来了?!小侄愿意降,愿降,愿意带着文武百官现在就投降! 王朗的儿子刘(王)辙比任何官员都果断,从敌楼中探出半个身体,大叫着向刘秀拱手。

  你是何人?刘秀被叔父两个字,叫得满头雾水,竖起眼睛,高声喝问。

  主公小心有诈! 贾复和铫期,也不敢相信刘秀在邯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