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着手改革
了,虽然觉得自己被套路了,李牧该办还是得去办。毕竟他不可能投敌,变成高句丽那一伙儿的。
  朝中的大事有房玄龄和李大亮俩个人坐镇,基本上也用不着李牧什么。李牧想了想,觉得这可能也是一个好机会。李世民御驾亲征,带走了朝廷几乎所有的精锐,也就是说,现在的世家也好,勋贵也好,他们的主事之人,都是不在家的。
  这就极方便了李牧行事,他现在是代尚书令。实质意义上的宰相,他想做什么事情。除非李世民下旨,否则就算是李承乾,也是管不了他的。
  李牧沉寂了三日,简单做了一下规划。如今朝中有几件事,急需解决。首先,是新政的普及问题。
  距离李牧提出新政,已经过去了两年。但是如今实行新政的地方,仍然只是长安、洛阳、扬州这三个他待过的地方。剩下的广大地区,新政还只是一个口号而已。眼下各家群龙无首,李牧便决心把这件事给做了。等李世民班师回朝之前,得把这件事给完成了。到时候木已成舟,叫这些勋贵、门阀、士族们,哭都找不到地方去。
  其二,他的房地产项目,如今可以重新上马了。
  之前李牧在长安和洛阳,都买了不少的地皮。尤其是长安,当年借着修葺巷道的名义。李牧购下了不少无主的宅邸,如今长安城繁荣更胜往昔,地价也与日俱增。现在好地段的宅邸,一直捂在手里没有出手。现在终于有时间,把这件事处理一下了。
  李大亮原本是工部的尚书,在他被调回工部之后,实质上工部就没了主心骨。现在李牧回来了,李牧行文工部,让工部侍郎宇文规,暂代工部尚书之职务。暂代,宇文规已经很满足了。他的出身不行,才能又不是特别的出众,这辈子是没有机会做真正的尚书的,侍郎已经是他能达到的顶点了。
  现在李牧让他做几天代尚书,已经够过瘾的了。
  如今哪儿哪儿都缺工匠,长安城支援明州港的工匠,前脚刚走,李牧就让盖房子,人手又开始短缺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牧又只好下令重开大唐技校,此次大规模扩招,同时在长安洛阳两地招收工匠和适龄人员。并且加大了宣传力度,呼吁所有掌握手艺的人,来给自己的手艺定级。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准确地掌握,能够使用的人力资源有多少。从宏观上安排,总好过捉襟见肘。
  李牧的所作所为,通过东厂番子的眼睛,完完本本地被传达到了李世民面前。起初,李世民还打算给李牧写个信,让他悠着点折腾。但是后来想想,他也不管了。他相信李牧是一个聪明人,他应该能明白自己的意思。至于他怎样去做,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结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