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六十九 不鼓励原则
但是世界上的无主之地还有很多,其他的殖民地一多,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力量管理,那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以封赏的名义把那些无主荒地封赏给功臣,让功臣自己选择合适的子弟出海经营那些海外荒地。

  同时也『并不鼓励』外出经商的海商占据一些无主荒地,种植些什么,经营些什么。

  这些,统统都『不鼓励』。

  用这样的方式,将无主之地占据。

  熟知后来的历史进程的萧如薰很清楚,纵使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地方可能会走上独立建国的道路,但是这些地方留下了中华的后裔和语言文化与传统,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完全可以形成类似『英联邦』的存在。

  纵使没有什么实际利益,互相之间也是勾心斗角,但是作为宗主国,可以得到重要的话语权,操纵舆论。

  熟练的世界舆论操作术是很重要的,它拥有颠倒黑白蒙蔽视听的妙用,这是中国吃了很多的苦头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中国的人口很多,占领的地方却很少,以至于处处受人限制。

  欧洲人原本也不会料到自己大航海到处搞殖民地会带来如此多的便利,只是出于需要就这样做了,那些殖民地纵使摆脱它们的控制独立建国,但是长久殖民带来的影响,会那么容易消除吗?

  独立,独立的相当有限。

  占据殖民地还有将国内的矛盾向外转嫁的作用,这也是萧如薰留给后代子孙规避以后可能出现的『人口陷阱』的一个办法,让华夏跳出轮回的又一条路。

  不过长期以来,华夏大地上生活的人们的视野被限制住了,祖祖辈辈生活在土地上,对大海有着天然的迷茫和恐惧。

  这并不是说华夏子孙的视野不够宽广,而是华夏神州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他们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往外面去看。

  但是,地再大也不嫌大,因为人的欲望总是无限大的。

  若要让他们的视野变得更宽广,萧如薰需要亲自打个样,日本就是打样的最好选择。

  剪除后患的同时,还能收获一波紧缺的劳动力和女性人口填补,这样算来,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这些年来,通过对吴惟忠的交代和黑水部队的渗透,萧如薰已经完全掌握了日本的地形和他们的命脉之所在,包括他们所掩藏着的所有底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