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口含天言(2/3)
诗词在立意方面更高一筹。记得玉海知府董文丛说过,方运的经义在立意方面,景国无出其右。”

  “那我们就看经义。”

  看完诗词,众人不仅没有失望,反而更加期待,因为这首诗显然不能引动半圣,若是经义或策论引动半圣,可比诗词引动半圣更加重要。

  孙知府翻开第一页,看到破题之句“天命在人,然天无尽也”,拍案称赞。

  “好!果然立意无双方镇国。不愧是被妖蛮众圣盯着的人物,破题直指天地万界!”

  “快快把各页分开,让我们看看。”

  “让我进去看!”

  凉亭的石桌很小,八个人就能挤满,可考场的官员却有近二十人,后面的人只能踮着脚、伸长脖子看。

  孙知府拿起方运的经义试卷,双手捧着递给赵景空,道:“还请老皇叔赐天言。”

  所有人后退一步,向这个“老乞丐”微微低头,表示尊敬。

  赵景空摸了摸鸡窝似的头发,笑嘻嘻接过试卷,然后缓缓念诵:“天命在人,然天无尽也……”

  赵景空的声音一点都不好听,甚至有些沙哑,但是,每个人都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

  这声音好像跟天地形成共鸣,有着影响人心的力量,无论这些人原本想什么,无论他们情绪如何,在赵景空开口的一瞬间就沉浸其中,如沐春风。

  在奇异力量的影响下,赵景空的话变成文字直接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众人听的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赵景空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大学士出行则平步青云,讲经则口含天言。把文字中的玄奥和至理传递到听众的文宫中,如上天之言,人人皆能快速通晓。

  十国各州的州牧或大都督可以是翰林,但州文院的院君必须是大学士。就是因为只有大学士可口出天言教导学子,再有天赋的翰林都不可能口含天言教化天下。

  众人虽是听,但每个人的眼前都真真切切浮现出文字,这乃是天言的极高境界,人人心中对赵景空更加尊敬。看来赵景空在杀妖灭蛮方面不如李文鹰,在圣道方面毫不逊色。

  赵景空身为大学士,对经义的理解远在在场所有人之上,他的天言把方运要写的内容阐述的淋漓尽致。

  几个老先生摇头晃脑,如饮美酒,如痴如醉,喜不自胜。

  等赵景空念诵完方运的经义,众人无语,依旧沉浸在这篇经义蕴含的道理之中,回味良久。

  过了好一会儿。葛州牧微笑轻叹:“实在是妙啊,我仿佛见方运伏案奋笔疾书。”

  “我感到字字沉重,方运写此文之时,汗水必然如水银一般重。老皇叔的理解不会错。”

  “我则看到他立于山顶,傲视天下。天命在人,当仁不让,好!”

  “怪不得昨日方运早早入睡,恐怕是写这篇文写得太累了。”

  “人族有妖蛮环伺却还要去开拓古地,我原本以为多此一举,直到阅此文才恍然大悟。谢方运之佳文。谢皇叔之天言。”

  孙知府道:“此文的厚重极似史书,方运好像看到过一个泱泱大国因闭关锁国、自满不前而心有所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使命感和屈辱感,所以他能深深理解‘天无尽’。所以他才认为人族不应该安于现状。”

  “孙大人不愧是探花出身,经你一说,我才明白,方运的眼光实在是堪称妖孽。”

  “倒不是我理解的好,而是皇叔的天言厉害,说透了文章。也说透了世情。”

  赵景空嘿嘿一笑,已然恢复常态,没有丝毫大学士的气势或皇叔的威严,怎么看都是一个普通的老乞丐。

  孙知府又把《平蛮策》递给赵景空,道:“接下来看这篇策论,此策论乃是一篇,厚近百页,极为少见,恐怕与半圣钦点关系最为密切。”

  赵景空接过《平蛮策》,张口诵读,无比投入,神色出现细微的变化,目光格外明亮,连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好像年轻了四五岁。

  但是,周围的所有人全都呆呆地看着这位乞丐皇叔,有的人掏耳朵,有的人侧着头拍耳朵,好像耳朵进水似的。

  最后,他们相互看着,异常惊讶。

  “你们能听到声音吗?”孙知府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