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荐将(2/3)
愈著。为朝廷计,莫如仍令大将军掌印,然后另派副将,既分大将军之劳,又可借机检验将帅之才。

  皇帝冷笑不止,却没有反对,倒是个办法,副将应该选谁?

  知将莫若君,微臣对军旅之事所知甚少,不敢胡乱应对。

  皇帝这回没有逼问,转向其他侍从,你们觉得呢?

  侍从们各有推荐,或是朝中名将,或是宗室贵戚,皇帝边听边点头,最后向某名侍从道:你觉得济北王合适?

  侍从以为猜到了皇帝的心思,不由得大喜,忙答道:济北王英勇有谋,不到十岁就曾跟随先帝征战四方,远至漠北,又是陛下同产之弟,可当重任,跟随大将军学习兵事。就有一件,不能当副将,可为监军,与大将军平起平坐。

  济北王可不如小时候那么喜欢打仗啦,如今的他就是喝酒,喝多少都不够,简直是个酒缸。不过你说得对,的确该从宗室里选择一人以副大将军。

  皇帝不愿待在原地默想,拍马奔驰而去,侍从分为两派,一派紧紧跟随,一派留在原地商议。

  张释端向楼础道:现在你可以说了,想推荐谁?

  楼础苦笑道:真的无从推荐。

  张释端又向邵君倩道:你最了解陛下的心思,说说吧。

  邵君倩也是一脸苦笑,我不过就是陛下的一支笔,口授耳听,落笔成章而已,恐怕写错一个字,哪有精力猜测陛下的想法?

  张释端看看其他人,喃喃道:只好由我来说。

  皇帝跑了两圈,回到原处停下,目光扫视。

  张释端道:陛下,我推荐一人。

  皇帝看向广陵王世子时,目光柔和许多,像是在看最喜爱的儿子,哦,说来听听。

  太子殿下最合适。

  皇帝大笑一声,立刻有侍从反对道: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况又年幼,怎可置于军旅之中?

  张释端的确最了解皇帝,不然,太子殿下年幼,与当年济北王相仿,济北王曾深入漠北,太子殿下自然也可西征秦州。帝王之术,文武兼备,太子殿下学文日进,良师称赞,该是兼习武事的时候了。

  皇帝道:嗯,卿等之意,朕已知晓,上书批复,来回至少三次,容朕慢慢思量。邵君倩,准备记。

  邵君倩在宫中随时带着刀版,皇帝说,他随手刻写,字形大多简略,唯有他自己能认出来,待事后重新誊写在纸上。

  皇帝的回复很简单,盛赞大将军劳苦功高,最后以社稷之名,让大将军勉力掌军。

  单听这番话,这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皇帝,该威严的时候威严,该自谦的时候自谦,只有守立旁边的亲近侍从才知道,皇帝是一个多么强横的人。

  小半天下来,皇帝基本都在马上,骑驰闲聊批复奏章,一样不落,只是忙坏了邵君倩,木版用了十几个,在场地中跑来跑去,比骑马更累。

  皇帝终于要去休息,侍从各自散去,楼础本不善骑术,下马之后只觉得全身酸痛,双腿无法合拢,虽然努力控制,走路姿势还是显得怪异。

  张释端早已习惯,一点事没有,只是脑门上出一层细汗,跑过来笑道:楼公子平时不怎么骑马?

  骑得少。

  没关系,过两天就好,等你感受到其中的好处,就会喜欢上马背上的风驰电掣,只恨神驹难得,资始园太小,不得恣意。今晚在归园,楼公子务必要来。

  楼础点点头,趁着左右无人,小声道:别让广陵王回京。

  张释端一愣,马上露出笑容,楼公子想得太多了。

  楼础不能再多说什么,拱手告辞,跟随宦者回大将军的临时幕府。

  大将军正好无事,与两名幕僚喝茶,见到楼础立刻问道:怎样?

  陛下要让太子监军,随大将军一同西征。

  太子才几岁啊?大将军一有疑惑就看向幕僚。

  乔之素道:太子年幼,太子身边的人可不年幼,我猜陛下之意正在于此。

  东宫师友成群,陛下会派谁监护太子?

  梁升之。楼础答道,马上补充一句,我猜会是他。

  梁升之是谁想起来了,梁太傅的孙子。大将军嘿了一声,不用再猜了,肯定是他,陛下崇文抑武,要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