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各抒己见(2/3)
张口一问。

  “首先是行业前景,目前国家汽车从2000年到2010年增长率都在24%以上,而整个车身基本上都是各种汽车板冲压成型,其中包括车架。在未来的3-5年时间,汽车行业依然还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第二就是现在国内汽车板的现状。刚结束的2013年我国汽车板实际年产能力已经达到1600万吨,其中宝钢已超过660万吨,武钢300万吨,鞍钢250万吨,首钢160万吨,马钢110万吨,本钢105万吨,邯钢65万吨。”

  “在汽车板生产中,最重要的冷轧汽车板年产能力已超过1200万吨,而在中高档轿车和各类车辆所用的高等级冷轧汽车板(约1000万吨)中,有50%以上是宝钢的产品,包括各级别牌号的深冲系列和高强度冷轧、热镀锌以及电镀锌汽车板。”

  “在汽车板的开发与生产中,冷轧汽车板不仅需求数量大,而且工艺流程长、质量要求严、技术难度高,是钢铁工业整体流程、设备、技术、管理和操作水平的标志,是一个钢铁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

  “这些数据是我发现咱们试轧汽车板之后搜集的,也是我支持咱们向高端发展的一方面原因。”把这些说完之后,刘如龙放下手机里面保存的资料开始继续说道。

  “第三咱们有可开发的基础。张总那里有非常好的冷轧经验可供我们参考,本身我们之间定位就不同,所以我们要把我们的目标放的更高,而不是传统汽车板。”

  “那个普通汽车板产能已经占到了汽车产能的70-80%,我们瞄准的是传统高强度汽车板(BH钢、IF钢、HSLA钢等)约占20%-30%份额,至于高强度钢AHSS汽车板我们就不要考虑,咱们还没有那个实力。”

  “因此我的建议是加大投资额度和力度,而不是尝试,同时开始与各汽车厂家接洽,争取在咱们产品突入市场的时候,就能够做到产销平衡。”

  “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发展机会,将来恐怕即使我们想发展也难以发展起来了,大家都能够看到这方面的利润,没准那些国企已经开始立项报批了,就看我们谁动作更快一点!”刘如龙的观点非常坚定,不但要上这个项目,而且还要加大规模。

  这个刘如龙进入公司之后,陈树与他接触并不多,没想到在不知道会议主题的情况下,竟然能够准备这么多东西,很明显是时刻都在关注着公司的一举一动,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

  今天所说的这一番话也让一旁的郭怀义另眼相看,怎么也没想到他会这么亮眼,看来以后可以列为重点观察对象。

  “你们接着说吧!不过今天大家的表现确实让我知道,在坐的各位真的尽到了股东的责任,我很欣慰,也非常感谢大家,请继续发言吧!”陈树说道。

  “那我接着说吧!”陈世荣把话接了过来,“大伙儿都知道我是以贸易为主,现在我不仅仅是销售管材,板材也是我销售的一大项,其中咱们公司的热卷还有张强他们的冷轧镀锌卷,我每个月的销量都在万吨左右。”

  “咱们公司的汽车大梁板我就占了不小的比重,主要是供应汽车改装厂做汽车大梁用。咱们第一批汽车板出来的时候我也做了推广,使用效果确实也非常不错,可惜到现在没有做第二批。”

  “对于公司上汽车板冷轧项目,我是全力支持。到目前为止在坐的各位都已经收回了一半多的投资,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投资都收回来了这么多还有什么担心的。”

  “风险与机遇都是并存的,当初打算上冷轧彩涂的时候就因为有人反对错失了良机,现在我们就只能看着张强赚钱!”说完还瞅着张强做了个一脸无辜的表情。

  “所以眼前的这个项目我觉得我们必须去做,而且是尽全力去做,如果需要再投资的话,我也全力支持,这就是我的态度。”说完陈世荣不再说话,因为他的态度已经表示的很清楚。

  “苏总,不知道你是什么想法?”陈树问道。

  “这个……说实在的,我本身就是做投资的,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是我们的投资准则。如果截止到现在来算的话,我对荣伟鼎盛的投资应该还算是非常成功的。”

  “我没想到陈总招呼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