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六章、受益匪浅
”刘泗水说道。

  “我也是这么考虑的,应该说1080的技术非常成熟了,就投资额度和建设周期而言,的确比其它规模的要合适很多,而且还可以产出任何钢材品种门类,无论是带钢、线材或者型材,都没有问题。”苗根红说道。

  “照你们分析的情况来看,如果要想一步到位的话,1080m?的炉已经足够用了,而且还是属于一步到位,几乎不用考虑国家淘汰的可能,是不是这个意思?不过根据我当时参加研讨会的结果看,确实不用担心被淘汰的可能。”陈树说道。

  “我们的确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才给你这个建议,但你说的金盛钢铁的情况不是不可以接手,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关键是时机,但将来也有被淘汰的风险,期限谁也不好说。”苗根红说道。

  “还有就是建设周期问题,不知道建设一座高炉需要多长时间,你们是内行,不知道各位有什么好的意见?”陈树问道。

  “其实如果单纯是高炉的话,一般建设周期在十个月左右。当然要建一座钢厂可不是仅仅是建高炉的问题,还有非常多的配套设施建设,其中包括炼焦制气、烧结以及对应的转炉炼钢等等。”

  “现在的高炉都是自立式框架结构,全水路冷却循环,并且一代炉龄设计都在12年以上,如果赶上市场机遇不错的话,收回投资问题不大。现在咱们国家上新产能的高炉都需要报批,恐怕手续不好办吧?”诸葛明阳说道。

  “这里面确实存在风险,别把钱投进去了,结果被国家查封强拆了,到时候可就亏惨了,那可是动辄多少亿的投资,你要是上两个1080m?的炉,配套设施跟着一块儿下来,不下二十个亿。”此时苗根红也开始提醒。

  “我知道这里面存在的问题,今天和苗大哥吃饭让我受益匪浅,更何况还带来了这么多专业的朋友,确实让我知道了很多东西。我现在是有了想法,就是还没有看到市场契机。”

  “就如我刚才所预测的金盛钢铁那样,估计到今年年底可定有撑不住的厂子,不管是轧钢还是炼铁炼钢的,谁都不敢说自己把市场看的那么准。”

  “我赌的就是这个,到时候谁没钱了玩完了,我就注资收谁,当然到时候免不了让你们这些比较内行的人帮我做评估。到时候小弟就仰仗各位老哥了,不过这不是我的永久之策,只能算是缓兵之计吧!”陈树说道。

  “怎么样?我说吧!咱们这些人的脑子跟不上他,要么说他赚那么多钱咱们还得继续打工么?咱们还是接着喝酒吧!”刘阳带头继续把杯子端了起来。

  几个人的话把陈树也逗乐了,气氛的确也非常融洽,又让陈树学到了不少东西,当然这一切都是苗根红的功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