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一 、二章 一统大魏世界(2/3)
担心被殃及池鱼。
  在大隋,可没有谁敢随意触犯朝廷律法,因为三法司衙门的存在,远远凌驾于江湖宗门之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不是说说而已,是真实存在的事实。
  而大魏世界的土著,根本从来就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他们的阶级跃升太难太难。完全看不到一分希望,只能够寄望于后代之中有武道天资卓越并且运气好能够拜入宗门的机会,这样才能够实现阶级跨越。
  否则永远都没有希望。
  别说阶级跨越了,对于底层百姓来说,连活下去都要拼尽全力,忍饥挨饿是常态。
  所以,大隋收服民心实在太简单了,只要让百姓们能够吃饱饭就行了。
  要不是大隋朝廷的精力都放在这个上面,军方的后勤出现了迟滞,恐怕大魏世界早就一统了。
  可也正是这样稳扎稳打的战略,让大魏反抗势力们绝望。
  因为他们完全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底层民众根本不支持他们,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他们想要拢乱大隋的统治,根本就是痴人做梦。
  大隋朝堂上,一次大朝会召开。
  “参见圣上,圣上万福。”诸朝臣见礼道。
  “平身。”杨广开口应道。
  “今日大朝会,诸臣工可有事要奏?”杨广问道。
  “臣裴矩,回禀圣上,统一战争已近尾声,接下来是收尾工作,各地的祭坛已经建好,只等天下一统,圣上便可以举行大祭了。”裴矩站出来启奏道。
  其实战争进行到现在,早就接近尾声了,前线出战的统兵将领早就不是第一批人了,如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成都等军中悍将早就撤了回来,现在在前线统兵作战都是年轻一辈的将领,大多都是各将门之后。
  同时,反隋联盟的势力也大不如前。
  战争开始的时候,反隋联盟的势力可谓是强大无比,上百宗门,上千世家大族,数十古传世家。
  三教九流,应有尽有,高手无数,家底雄厚。
  ―――――――――――――-
  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一统大魏世界
  那是高手如云,兵力庞大,动不动便是几十个军团压上前线,一战便是几年十几年。
  消耗战一打便是几十上百年。
  可是打到现在,却只有全盛时的十分之一而已,大隋的精力完全是放到其他方面。
  建立完整的官方体系,完成对地方的有力统治。
  同时省计核查各地方的治安,压制各方暴动,改善百姓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这些才是朝堂诸公最关心的事情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条规律,在大隋也不例外。
  戎就不说了,主要是祭祀方面,大隋吞并了大魏世界,版图扩张了百倍。
  百姓数量爆增几百倍。
  这还是战乱时期,人口大幅下降的数据。
  这要是恢复到巅峰时期,人口数量庞大无比。
  带来的气运之强大可想而知了,天朝的业位已经不足承载这么庞大的气运,只能够继续晋升了。
  天朝再往上升级,便是圣庭了。
  内阁忙的便是这个,需要在天下各地布置祭坛,并且要形成一个祭祀法阵,整个天下数以万计的祭坛组成的庞大祭祀法阵,再以帝都的主祭坛为核心,沟连各地祭坛,这个工程量和计算量,足以让内阁忙得晕头转向。
  并且其他国事也不能放松。
  “很好,众卿做得不错。”杨广欣慰地点了点头。
  “李靖。”
  “臣在。”李靖站了出来,手持玉圭,行礼道。
  “五年之内结束战争,没有问题吧。”杨广开口问道。
  “臣遵命。”李靖躬身应道。
  “好。”
  “九部尚书。”
  “臣等在。”九部尚书全都站出了班列,恭声应道。
  “战后的安抚和治理工作,要跟上进度,同样给你们五年时间,能够完成吗?”杨广和气地问道。
  “回禀圣上,有些难度,但臣等一定尽力。”九部尚书异口同声地应道。
  这倒不是他们故意推托,自古以来都是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军部那帮糙汉,打完了收工,根本管杀不管埋,善后安抚工作全由九部来完成,可不是一般的困难。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