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破防(1/2)
从当年的北京城之战开始,到这些年来诸多戡乱战争乃至外战中经历的不少攻坚战和攻城战,整个队伍对于如何进攻那些在守备技术方面并不是非常突出却有雄厚兵力的城头应该说已经有了非常完善而成熟的经验。

  首先是升空的热气球确定重点突击方向上城墙后面的诸如臼炮或者投石机乃至弓箭手之类的后背防御力量,乃至城墙位置之后的堡垒。然后在热气球的引导之下,轻型野战炮兵逼近到大概二百步左右的守军火力威胁极限范围内上展开精确的抛射攻击。在射程并不算太大的情况下用重弹攻击有工事掩蔽的堡垒或移动堡垒,用重霰弹在一里以内的距离上展开精确而有针对性的打击一般步兵乃至没有掩蔽的投石机及臼炮等防御部队,进攻的效率一下就提高了很多。

  当然针对城墙内侧壕沟与藏兵洞内的目标,也有很多海军用的臼炮被拆卸下来并由大军携带了过来。当至少三分之一大概百余门炮在连绵两里左右的范围内集中起来的时候,或许是为了抵御大军的进攻,城内的莫卧尔人也开始有针对性的将各处的兵力增援过来。

  这样一来,萧轩也就没有让队伍继续展开进攻,当云集在针对德里城进攻正面上的敌军达到四五万人的兵力,几乎比准备投入进攻的兵力多出数倍的时候,开火的命令下达了。

  在这个时候,超过一百部投石机乃至五十多门重臼炮已经接连不断从城内展开了反击的火力,不过大多数敌军的投石机弹丸都很难发射到城外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即便是二百步左右的距离似乎也是一个极限了。而臼炮展开的火力则多少构成了一些威胁,虽然精度并不算强,可在发射碎石的时候还是给队伍多少带来了一些伤亡。

  就在这个时候,用普通步兵运用的三两重弹到一百门炮展开的各种实心弹乃至重霰弹以最快的射速展开了开火。在准备好了用于抵消后坐力的炮兵阵地的情况下,开炮的炮手们也省却了复位的麻烦,在短短不过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就展开了十六轮开火。

  为了有效的攻坚和摧毁防御工事发射的弹丸很多都不是效率很高的轻霰弹,因此在短时间内八万多枚弹丸带来的三四千伤亡损失也仅仅是使进攻方向上的很多城墙内侧之敌更密集的躲避在火力死角范围内罢了。

  而卡恰恰就在这个时候,五十门船用臼炮展开了猛烈的开火一下就五十枚六百斤重弹发射到了城墙内侧左右的方向上。经过这些年来的实战乃至测试中的不断改进,重臼炮的定时和牵线复合引信乃至相关的射击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高超起来。在二百步左右的距离上,也几乎可以确保通过测定好距离的牵线引信让六百斤上下的重臼炮弹在误差超过十米左右的范围内爆炸。这样一来,一连串的剧烈爆炸也就在进攻方向上的敌城头内侧上带来了以往的作战中似乎根本不曾有过的杀伤效果。剧烈的爆炸声中,两万名密集的云集在突击方向上城头内侧的敌兵几乎被猛烈的爆炸带来的浓烟和气浪瞬间吞没了。当然,这样的爆破行动也不可避免的给攻城的队伍带来了大概十余人的误伤损失。不过这似乎也是值得的,因为这种针对兵力密集对手的攻城战尽管己方拥有绝对的火力和战斗力优势还是很容易在作战遭受到零星伤亡损失。

  也就在几乎与此同时亲卫营战斗群组成的一千人左右的突击部队展开了进攻。在无后座力包钢炮独头弹接连不断的轰击之下,不仅连绵两里范围内左右的敌城城头几乎损失了大部分城垛,而且那专门的脱壳弹猛烈和坚固的钻入到了城墙之上的时候还为队伍运用一些专用攻击的登城作战提供了很多便利。

  就这样,在几乎不过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就拥有上千名突击步兵在城头站稳了脚跟,并最大限度的清理了城头上的残敌。

  也就在片刻之后,其他方向上的莫卧尔人乃至城内的不少预备队也在这个时候反应了过来,纷纷从各个方向上针对城头展开了增援。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攻城的炮队也在热气球有效引导之下以标准重霰弹在不到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展开了接连不断的开火。在短短不过三分钟左右范围内的十轮开火就以十多万枚重霰弹杀伤了数千名从各个方向上逼近过来的增援之地,而在这个时候等上城头的兵力也达到了两千人之多,并重新完成了弹药的填装。横扫守军城头的战斗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拉开了序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