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旧账借口(1/2)
如果是多年以前,关于对外入侵,尤其是日本朝鲜这种距离本土比欧洲近的多的地方,萧轩或许会选择一条“鲸吞”的道路。出动至少十余万大军并且力求在短时间内控制整个东瀛,对朝鲜也会类似政策,说不定连战争理由和借口也不需要多少。

  不过经历过西征之后几年的政务,也了解了不少事情之后,萧轩也开始明白为什么在近代的中国,西方列强拥有那么大的优势却不直接选择吞并和消化中国,诸如对印度那样。即便是日本侵华时期从政治上也是占领部分地方,并力求将中国分裂成几个日化程度并不算太强的政权。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需要成本的,如果亲自派遣军队和官员代替日本的武士阶层直接去收税,所需要的人才人力资源一定不少,如果有这样宽裕的资源,在国内一定有办法通过完善税收的办法获得更多的财政利益。当然,人口在很大程度上更多集中于恒河一带的印度或许另当别论?

  这一次,萧轩当然也不打算大动干戈,由从西方归来的新任志愿部队主力陈思远还有负责海军部的李元亲自带领队,以五千海军和一万名陆战队新军展开规模并不算大的远征,目的在于首先在朝鲜沿海租借和占领几个岛屿,并且拿下并且占领并扫荡整个九州岛。同时,如果有余力则占领石见银山并且迫使德川幕府承受一笔自古以来罕见规模的战争赔款。

  在会议上,陈新也不由的询问道:“不知这一次征日的赔款所求理由和规模大致如何?请君上明示?”

  萧轩则笑道:“这个问题,我先来考考你吧!”

  陈新当然也了解许多事情,说道:“如今我大明这些年来十七万在内战和外战中牺牲的官兵,至少是按照每人百亩最上等的良田或者五顷北方水准的普通田地来确定抚恤标准的。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以三十年的周期获利为准,整个抚恤成本在未来三十年内是折合六千两,平均每人每年二百两,当年万历援朝之役,我损失将士三万、再加上几百年来倭寇之乱。则东瀛至少应该每年赔款千万两价值额财富,持续三十年,我想:这应该是他们能够承受的一个极限了。”

  听到这样的话,萧轩还算满意,印象中近代列强标准诸如普法战争或者一战这种,可都是习惯于按照整个国家一年GDP产值的规模来要求赔款,只不过要求多年付清的。

  似乎是觉得遗漏了什么,很显然,赔款得来的财富如果不能归中央自由支配那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了,于是陈新补充道:“当然,当年很多老兵的直系家属已经不在,当年的百姓也是,应该以国家赔偿为名义。”

  李元因为以前曾经也出海同东瀛一些人打过交道的缘故,觉得这种条件东瀛人是根本不可能接受的,也就只直言道“这个要价,即便不需要彻底的大打一次推翻幕府,恐怕也要大动兵戈不少时间。。。”

  对此,萧轩当然也有所准备,即便是经过二战美国人的改造数十年后的日本,在文化上也更为保守,不像中国人美国人那样文化上的心胸更为开放在外国人面前也不忌讳谈及自己国家与社会的缺点和问题,而日本人很多人就做不到放下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以更“普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面子文化更盛中国很多。

  不过,萧轩对此并不以为意:“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也做当年的倭寇,他们不给定期的情况下我们自己去吃大户好了。相信应该比当年的倭寇要有效率的多。。。”这样的话即便是放在朱元璋或朱棣时代也未必好意思在朝堂上公开讲,可是如今再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过去旧有框架束缚的萧轩则并不怎样忌讳。

  “至于远征九州,借口是很明显的:琉球是中华藩属,他们犯有战争罪,而且这个罪名也可以扣在幕府的头上,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李元似乎也想起了什么,补充道。

  就这样,远征东瀛的船队规模因为并不算过于庞大,也不超过之前远海训练时的一些规模,因此这样的出兵也并不需要太大规模的财力和物力准备与调集,百余艘新建不久的海船携带者五千名水手乃至十二个战斗群万余左右的陆战队精锐很快就从南京至镇江一地出发,向着外海大致东北方向展开了原行。

  同样也因为没有太大规模海战负担的缘故,十二个营战斗群四十八个连群以三百门包钢轻炮组成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