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远航(1/2)
当远征巴达维亚的主力舰队开始最初远航的时候就展开的战备计划为舰队重新归来之后迅速就拥有了足够的加强武装和经过训练的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同时,夏季的时候远征的舰队归来之后仍然拥有三个月的时间用于休整和重新战备,也让队伍的士气在重新南下的时候提高到了顶点。船队回归之后的官兵探亲之时,萧轩当然并不禁止谈论这一次取得不小胜利的南洋大捷,当然更能取信于人的是出去的人和归来的人并没有明显的数量差别,这也终于打消了很多人的疑虑。当队伍归来几个月之后再次准备顺着冬季来临时的风向向着东南方向展开远航的时候,不少南京城内的民众也都在港口一带热烈的欢送。新加入远征队伍的很多人的家属也不再如同以往那样担心了。

  整个中原的历史上并不缺乏外战,然而外战留给大多数人的却是并不算好的记忆。同周边少数民族相比,统治阶级甚至精英阶层内部殖民条件更为便利的汉地从很早开始就有诸多军队腐化或者阻碍战斗力形成的因素。农耕文明的文化特质对于形成足够的将领阶层也并不十分有利。同时,周边荒蛮地区的贫困也使得战争的收益明显变得很低。这些都在无形之中阻碍着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对对外战争的支持。这种习惯性的观点即便在几年前的那次针对西方的远征之后也没有发生明显的改观,只是到了现在,一切才似乎有所不同起来。因为这些人的攻击带来的利益和奖励,明显超过了自己的亲人不参战所获得的收益。

  就这样,在沿岸民众的欢送之中,崇祯十年十月冬季将要临近,风向也以西北风为主的时候,浩浩荡荡的船队驶入了临近冬季的时候波涛开始汹涌起来的大洋之中。

  只是因为参加远征的六十艘主力挂甲船和六十艘伴随船只普遍吨位都不算太小,另外参加远航的人员本身在经受过一定的选训之后还渐渐在远征中适应了大海的缘故,才没有在刚刚踏上远航的时候感觉到难以忍受的不适。

  起航不久的时候有利的风向让船队在出发的时候倒是没有过于动用人力的需求而显得劳累,在颇为有跨越太平洋航线远航经验的专门的水手和船员的带领之下,船只在顺风的情况下不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已经从有些寒冷的江南的冬天来到了阳光温度乃至水汽完全不同的热带海洋上。在整个时代其实还没有太过完善的六分仪之类的航海导航器材,很多有经验的水手除了观察星象在特定季节的位置之外也是通过感受不同纬度在不同时节的气候来大致的判断所在的维度。

  船队以似乎骑马马车一般的速度在海上行进,尤其是在路过一些岛屿的时候,这种速度似乎感觉就更为明显,以往的经验似乎也在这时候开始给人一种错觉,以这样的航速,似乎应该很快就应该能够到达彼岸了。然而在船队沿着热带无风带的水流航行了大概一个月之后似乎也没有遇到陆地,依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准确的一次大致估算才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不知不觉中船队似乎已经沿着异域的海洋航行了大概万余里之远可还是难以有效的到达彼岸。如果不是这样的航线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不仅仅只有西洋人走过,就是不少的华人也沿着这条航线走过甚至往返过那真的很难让人有勇气进行这样大的赌博和冒险。

  在这种情况下,王远也不由不佩服其那些曾经在造船技术乃至远航经验不如东方,就展开真正意义上跨洋航行的西洋之人的魄力来。

  不过漫长的航行终究似乎临近了终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热带航行中那三天两头就会有的阴雨天开始不见了,海上的天气虽然在冬季里依旧显得温暖却越来越干燥起来。

  自从离开泉州开始算起大概三个月左右沿着风向和洋流的航行之后,船队终于跨越了两万多里的距离,来到了看起来并不仅仅像是个岛屿的陆地,有不少海上经验并且走过这一条海路的人也向王远说道:“这应该就是西班牙人的墨西哥总督区了,再向南航行应该就会逼近十分重要的秘鲁总督区,很多金矿和银矿也都出自那里的纵深地区。。。”

  让王远也没有预料到的是,原本在估算中,船队还需向南航行很远的距离直到绕过新大陆,再向北航行上万里甚至远不止万里的距离才有可能与敌军心腹地带的舰队遭遇。毕竟按照从萧轩那里了解而来的新大陆地理认知,东部应该远比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