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东欧决胜(二)(1/2)
天色放亮之后的大规模中近距离直接炮击很快就压制了守军在防御中的简单工事。或许是军事思想完全不同,此时的莫斯科并没有东方大城那样的完善城墙,依旧如同很多欧洲或日本的军事体系那样只有少数孤立的军事据点与城堡。从本质上说,东方的城市是加强版本的原始聚落,而大多数武人地区的城市则是依据少数城堡内的贵族及其仆从的需求而发展出来的市场性城市。

  在传统的军事模式下,这让守军的守备密度可以更为密集并且带来了不少的军事好处。可是在如今革命军各军所展开的猛烈火力面前就完全不够看了。

  一开始的时候因为火力的平均和分散,战场的僵局一时之间并没有打破。周大用也很快意识到了自己在用兵上的问题,并且尽快的把火力有效的集中起来。调集了一百二十多门大将军炮在连绵两里的距离上展开了集中的轰击和突击,并且不畏误伤风险的展开有效的步炮协同攻击,很快就在手榴弹密集的爆炸和硝烟乃至近战的火器声中突破了俄军在莫斯科城的防区向着中央的方向展开了迅猛的突击。

  在这个时候,至少四部专门的孩子驾驭的小型侦查热气球也开始升到了上百丈的高空中从各个角度用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城内的动向。每当城内的俄军集结起来,准备对攻入城内的强敌展开伏击的时候。数以万计的重霰弹就会一波波的铺天盖地的袭来,击溃那些集中起来的守军。

  炮击再很大程度上还给攻入城内的革命军官兵有效指引了敌军云集和所在的方向。因此此时在自己的城池内作战的俄军到在指挥和信息上似乎如同身处敌境一般,有的时候刚刚完成在道路上的集结,就开始遭遇到从各个方向上开始袭来的箭雨。在这种情况下,俄军最终不得不向中央几处坚固的据点内还有据点内的广场上云集而去,尽管没有人知道那里是不是能够成为防御作战的有效依托。

  就这样,在攻破了俄军在外围的城防之后,进攻的革命军主力摧枯拉朽占领了整个莫斯科城的大部分。并将炮兵部署在距离残敌核心的几处建筑物内大概一至两里左右的距离上展开了猛烈的炮击。

  萧轩在埃米尔夏宫攻坚任务的时候,因为能够运用的火炮主要是大一点儿的马匹可以驮载炮管的改进型二将军炮,因此就算对于一些像样点儿的石质建筑也没有靠谱的攻坚能力,不得不使用一些特殊的爆破攻坚手段。可是此时的周大勇却并不缺乏勉强还算像样的火炮。在三五百斤的中重火炮发射的三分之二音速重量的七斤重弹面前,有些厚重的墙壁即便可以暂时的抵御零星炮击带来的能量,当面临营炮兵火力齐射的时候,很多墙体还是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动量轰击而垮塌下来。

  此时此刻,米哈伊尔并不愿意俄国就这样沦亡于东方人的手中,依然坚信只要抵抗甚至干脆隐藏到最后那些东方人迟早会在欧洲联军的压力之下被迫撤军,俄国也能因此迎来希望。可是包括米哈伊尔的父亲菲拉列特长老在内的大多数人却并不愿意继续顽抗下去了。很快,城内的俄国贵族们就在难以抵抗的军事优势面前最终选择了妥协。

  就这样,在莫斯科一带选择顽抗的四五万俄军仅仅在一昼夜的时间内就在巨大的军事压力面前被压垮了。其中超过两万多人战死,仅仅只有万余人被俘。除了兵力损失之外,储备在莫斯科内的超过十万斤火药还有几十万斤弹药乃至大量的军工工匠还有其他一些有用的艺人也被俘获。

  周大勇当然没有最终饶过这些俄国上层的打算。因为如果自己亲自动手这毕竟有一些很不好的榜样效应,因此最终选择的办法还是花费了几天的时间内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从被俘的俄军中选拔出了一些变节者。有同样通过类似的手段在莫斯科临近地区的中下层中威逼利诱出了一群下层的“翻身者”,在用这些人来公审处决那些人数上未必比自己少多少的俄国贵族乃至被俘的甄别出来的大量军官骨干。

  这多少让周大勇所率领的队伍在莫斯科一带耽误了长达十天左右的时间,可也凭此彻底的给予了整个俄国的主要野战力量以沉重的打击。至此,俄国境内虽然仍然开始有一些活跃的民兵武装企图有效的抵御外来的入侵者,可因为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指挥,一时之间也难以形成太大规模的反抗力量。或许是比较严重的隔阂与矛盾乃至相对宽裕的生活,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