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河西走廊之战(1/2)
埃米尔夏宫在志愿部队的连番进攻之下尽管表现的还算像样,也让萧轩了解了阿斯特拉罕王朝并非所有军队都如撒马尔罕守军那样战备松懈,可终究还是无法抵挡顶级精锐乃还这个时代顶级的攻坚战术的猛攻,不到十天之内就陷落了。

  得到勤王命令的汗国内不少武装从各地集结过来,这让志愿部队不得不再一次进行一次打援战斗,然而迎战汗国内数万秦王主力的作战也在之后几乎没有太大悬念。有条件提前布置一些情报点的前提下,多路增援过来的勤王力量最终没有逃脱被各个击破的命运。针对整个布哈拉汗国的基层革命与整肃也很快展开了。

  一个冬天的时间内对哈萨克汗国的整顿与清洗还是让志愿部队在如何针对异域地区的基层解放与中上层清洗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相比哈萨克汗国那样以游牧为主,定居地并不算多的地方,在许多方面都更像内地汉人定居文明的布哈拉汗国境内基层革新遇到的问题就明显更少了许多。尤其是在没有国内的诸多顾虑,可以放开手脚大干的情况下。除了一些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匠们及其家属乃至与当地权贵关联不大的商人以外,整个布哈拉汗国劳动阶层以外的整个中上层都在暴风骤雨中遭遇到了彻底的清洗。吸取之前的经验,这种清洗当然很多时候也不是由志愿部队内的人直接来干,而是广泛的动员当地中下层来叫投名状。

  相比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境内的宗教氛围要更浓一些,而且农耕生活在制造更多矛盾的同时也让这里的民风偏软弱一些,然而只要不则手段,任何群体内都能挑出对现状不满的人,何况布哈拉汗国境内的矛盾并不算少。当人们发现首先展开斗争的人可以获得很多特权与好处的情况下,即便有宗教的干扰,洗牌的烈火还是在整个布哈拉汗国境内燃烧起来。而随着一个社会大部分非劳动群体消亡,文化概念上的民族与文明在入侵面前也渐渐的走向灭亡了。

  大军在彻底平定哈萨克汗国之后并没有就此松懈下来,而是继续挥兵进攻此时已经陷入长期内乱之中的希瓦汗国。

  不得不说:虽然人口和经济资源更少,但希瓦汗国就基层官兵战斗力而言反而要比布哈拉汗国与哈萨克汗国强出不少,只不过因为严重的内耗让大军不但可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很多时候还能够通过有效的收买与利用来获得以前完全不同的情报。

  因为担心志愿部队在一些民风恶劣的地方犯教条主义错误,因此队伍在希瓦汗国境内的清洗是更为广泛和剧烈的凡是在第一次动员中拒不交出私人武器的人都被视为潜在的土匪分子,进而萧轩不得不把当地的很多人群定性为“反动民族”更广泛的社会清洗才得以持续下去。

  为了不留隐患的清除中亚地带可能崛起乃至不稳定的力量,从崇祯四年入冬算起到崇祯五年春。大军在这不过几百万人口的地方花费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让整个中亚三大汗国在剧烈的动荡与社会革命中从封建时代倒退到文明时代早期的原始村落结构中去,消除了大部分潜在的威胁。

  就在志愿部队主力扫荡中亚的时候,集结在吐鲁番一带的建州主力也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展开了行动,浩浩荡荡的大军在完成了休整之后展开了前行。因为后勤上的局限,此时代已经比唐汉时代气候恶劣了不少的河西走廊难以容纳十万人上下大军的直接通过,这也让进入走廊内的建州军不得不首先以两万披甲为核心的精锐主力和大致万余辅兵总共三万人左右的拳头力量做为开路先锋首先迈入了河西走廊。即便是这三万人左右的兵力和力量,因为河西走廊一带的事先物资储备和囤积点还并不巩固,也只能先后分成两个战略集团分别由岳托和黑还勃列率领。

  此时的黑还勃列当然也明白,在东进战略中,河西走廊一带也是最为凶险的一段路,因为即便崇祯政权的主力西征,也极有可能留下相当强的力量守备河西走廊,只有打通通向中原的关键性通道,在能够真正的鱼入大海并掌握相当的主动权。因此在大军临近张掖一带的时候岳托所率领的建州先锋主力就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在之前的战略分割线中,张掖还是建州部提前留有兵力防备的己方控制区,但是不久之前传来的消息中,武威却已经沦陷了。

  建州主力在武威一带同大概五千人规模左右的明军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