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好办法、坏办法总比没办法要好(2/3)
背叛了朝廷,后果则不堪设想。

  “这两人必须拿下,便又不能激得他们率兵造反。”马向东道:“陛下,不若加封二人爵位,然后调回火凤军任职,只要二人愿意回京,朝廷又何吝于封候封公?”

  闵若英点了点头:“那谁去接任他们?”

  “臣愿往。”兵部尚书贾政道站了起来:“臣与关宏宇还有几分交情,愿意亲带圣旨去徐州,劝说关宏宇回京任职,臣在徐州替陛下把守门户。”

  闵若英看了一眼这位已近花甲之年的老臣,心下略有感动:“贾卿愿去徐州,那津州谁去?”

  马向东在脑子里将能堪一战的大将迅速地过了一遍,道:“陛下,臣推荐火凤军副统领文福益。”

  “这件事就这样定下,首辅下去之后迅速拟旨。”

  “贾兵部如果去了徐州,兵部尚书一职何人接任?”马向东问道。

  “仍由贾卿兼任,日常事务便由左侍郎领衔办理吧,等此事过后,贾卿仍然要调回来的。”闵若英摆了摆手。

  “是!”

  闵若英的目光转向户部连波。现在虽然不是要发兵去讨伐叛贼,但钱粮问题仍然刻不容缓,毫无疑问,战争正在向楚国逼近。

  “陛下,户部不但无钱,甚至还欠着无数钱粮。”连波无可奈何地站起来道。

  “朕不是问你有没有钱粮,而是问你怎样才能筹到钱粮?”闵若英沉声道。

  连波一时无语。

  “你是朕的户部尚书,主管天下钱粮,如今社稷危急,你难道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吗?”

  连波咬了咬牙,道:“臣请陛下拨付内库银两。敢问陛下,内库如今还有多少可以动用的银钱。”

  “内库银钱不过两百万两,拨付一百五十万两给户部吧。”闵若英道。

  一百五十万两,听起来很多,但眼前这样的局面,只怕也是杯水车薪。“陛下,臣请陛下旨,要求上京城内所有官员,富户,勋贵,外戚向朝廷乐输。按照官职大小,富裕程度,规定必须的数额。”

  所谓乐输,就要是逼捐了。

  一听这话,殿内不少大臣顿时对连波怒目而视。

  闵若英自然也看到了这些人的不豫,冷笑一声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想必所有人都懂,尔等皆是国之重臣,与大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楚没了,你们难道还想剩下什么吗?这件事情就这样办,连波,你去拟定相关数目,不能为国尽忠的人,留之何用?”

  “遵命!”连波道,虽然此举会让他得罪无数的人,但眼下哪里还顾得了这么多,不筹到足够的钱粮,连大楚都保不住了,还能有什么权势,富贵可言?正如闵若英所说,像他这样的人,早就与大楚绑在一起了。

  “陛下,臣建议必须还要募兵!”马向东道:“郡兵不堪重用,边军暗藏隐患,火凤军数量不足,朝廷必须要另组新军。”

  “短时间内只怕很难募到新兵,即便募到新兵,战斗力也极难保证,不过徒耗钱粮。”贾政道反对道。

  “陛下,臣所说的募兵,主要针对的是朝廷大臣家的家丁,护卫,这些人都有一定的军事技能,集中到一起,稍加训练便堪大用,当然,也要募集一些精壮勤加训练,陛下,上京需要更多的兵马,不仅是对外,也是对内啊!”马向东意味深长地道。

  闵若英微微怔了一下,瞬间便明白了马向东的意思,将朝廷重臣,富豪豪绅的私兵护卫全部征召入伍,统一管理,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相当的战斗力,同时也是拔掉了这些人的爪牙,让他们只能在朝廷的指令之下行事而不可能再有什么别的举动。现在情势如此险恶,这些人说不定就会动些别的心思。

  “准了!”闵若英道。

  “如今国家危难,钱粮不济,臣建议仿行先帝时期的军事管制计划,上京城从即日起,集中所有粮食等物资,无论官民,每日按人头领取粮食物资。”连波接着道:“如此,可以最大程度地将有限的物资更加合理的利用。”

  “准!”闵若英毫不犹豫地道。先帝闵威登基初期,齐国大举入侵,上京城内就实行过这样的政策,那时候还是一个奶娃娃的闵若英对于那一段艰苦岁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即便是贵为皇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