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织造提督 第〇五三节 去苏州
福,没想到东家现在就要到苏州去做官了。唉!所以说是这天底下的事情,有谁能说清啊。”

  姬庆文听黄得功话中意思也是打算跟着自己南下,便高兴地说道:“好,俗话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黄得功你在我手下好好干,攒好了银子,在苏州那边置办起产业来,便能接你老娘过去享清福!”

  黄得功是至孝之人,一听到姬庆文要安排他老母请去江南享福,眼中立即噙满了泪水,千恩万谢地感谢了起来。

  姬庆文见众人都没有异议,便又敬了大家一杯酒,再亲自替众人斟满,便招呼这大家喝酒吃菜。

  这一顿饭吃得甚是喜悦,众人有说有笑仿佛亲密无间的一家人,一直吃喝到半夜,方才散去。

  翌日,姬庆文精神大好,起了个早,先修书一封,让陕西会馆用飞鸽传书立即送到西安去。李岩见了,便也给自己的父亲写了封信,却不急着送到碛口,只叫陕西会馆用寻常驿差寄走。

  两封书信送走,姬庆文便硬拉着李岩前去拜访师傅孙承宗。

  孙承宗刚刚面圣回来,见他们二人来了,倒也颇为高兴,吩咐老仆人沏茶做饭,强留着两人在自己府上吃了午饭。

  明朝官僚(特别是东林党人)多以儒家正宗自称,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可孙承宗却不讲究这些规矩,一边吃饭,一边向姬庆文、李岩交代了不少要紧话——

  要他们知道织造衙门本是阉党在江南的据点,而苏州又是东林党的大本营,是多方势力纵横交错的核心,做事必须谨慎小心,不能肆意妄为。

  姬庆文口中诺诺称是,心中却不以为然:老子遇到这样纷繁复杂的情况,还是快刀斩乱麻的方便,何必费心费力去做那种抽丝剥茧的细活——更何况自己还没去江南,就欠了皇帝二十万两银子,赚钱尚且没工夫,又哪来心思去弄这些不清不楚的人际关系?

  孙承宗却仿佛看穿了姬庆文的心思,说道:“不过你也不用怕。记着,遇到疑难事情,也可以给我写信,老夫自然会有所关照的。还有,你的织造提督,是皇上钦点的,你就是钦差大人,万事有皇上做主,只要出于一片公心,事事都能大胆去做。”

  这话就说得很实在了,让姬庆文赶紧作揖答谢。

  正说话间,袁崇焕也过来拜访。

  姬庆文并不喜欢这个桀骜孤高的所谓“师兄”,同他略打过招呼之后,便借故辞了出去。

  刚出孙府大门,李岩便问道:“后来那人便是袁崇焕袁督师?”

  姬庆文点头说了一个“是”字,却不愿深谈有关袁崇焕的事情,话锋一转道:“没想到孙老师允文允武,生活竟如此清贫。待我回去之后,送一百两银子过来,算是拜师礼了。”

  如此这般,姬庆文准备了四天时间,南下的一切事宜都已安排妥帖,而西安的回信也已传了回来。

  这封回信,虽是姬庆文的父亲姬广明派人代为书写的,可其中欣慰而又兴奋的情感充斥字里行间,将姬庆文好好夸赞了一番,又告诉他陕西会馆在苏州、南直隶、乃至整个江南都没有分号,要他出行之前要多备现银,以备不时之需——而这些银两都从陕西会馆支出,暂时记在姬家账上,待年末在统一结算。

  京师到苏州距离三千里地,携带大量白银赶路实在不是十分方便。

  然而幸好这里是京师要害之所,各地商号、票号、钱庄云集,陕西会馆里办事之人没费什么功夫,便换了一千两苏州商会签发的银票,让姬庆文随身带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