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一人之下(1/2)
暂且将符氏的事情按下不表,这女人虽然麻烦,但毕竟谈不上什么大事,总的来说,孙春明的精力还是放在迁都上的。

  差不多夏天的时候,朝廷的三司六部以及各大府库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搬迁的工作,虽还有些不那么要害的部门留在开封,却也是无伤大雅,赵德昭终于选了个好日子,正式迁都了。

  盛大恢弘的典礼自不用说,此事由李沆和王旦安排,也算是做到了井井有条,大辽和西边的党项、吐蕃都有使者派来参观,并正式接受孙春明的建议建立了使馆,其中党项还询问了一下是否,可以在西边也建一个纺织厂,收他们的羊毛,这样他们的日子能好过上不少。

  当时问的赵德昭还挺尴尬的,因为孙悦干这个压根就没跟他报备,他也只是知道这东西貌似很赚钱,却没想到还有政治意义,以至于平日里根本就没关心过,说不出个所以然,最后,还是由孙春明站出来陪着各族使者商量了半天才算定下了个日子。

  除了这么点小风波之外,一切倒是都挺和谐的,赵德昭还拒绝了大造宫殿的请求,摆出了一副爱民如子不肯大动干戈的态度。

  那皇宫是武则天的明堂地基上重建的,因为明堂在皇宫中本来也只能算小,又荒废了这么多年,所以这洛阳皇宫比起开封的大内也是稍微大了一点有限,繁华和威严程度就更是相差了老远了。

  因为这么点事儿,倒是让他刷了不少民望,尤其是洛阳本地百姓的民望。

  除此之外,赵德昭真正下达的比较重要的命令,其实就两条,第一是改封赵廷美的燕王为魏王,听说是想要加封为摄政王的,人家自己非得推辞不干,退而求其次要封秦王也不干,这才‘仅仅’只封了个魏王。

  第二件事么,就是正式的将孙春明给升职成了中书门下平章事。

  因为孙春明本来就是从三司上来的,而且三司中除了户部司又都已经被他给架空了,再加上他在洛阳的多年经营,所以他这个平章事,隐隐已经有了当年赵普的影子了,若是再加上那个身在外地却手握重兵的儿子,恐怕赵普鼎盛时比他都还要弱上一些。

  这回可以说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升官了么,自然有人撺掇着他摆宴请客,然而孙春明心里年龄都奔七了,两辈子活过来什么看不明白,笑呵呵地就拒绝了,以红包代替,足足一万多贯,全都包给了那些刚刚从开封搬家过来的大小官员。

  越得意就要越谦卑,免得平白遭人红眼,这是古今不变的真理,然而除了他这般看尽人间万事的,能做到的可真是不多。

  所以接下来的几天孙春明一出门就开始装孙子,只要见着比自己年龄大的就主动问候,一脸的温柔,跟谁说话都尽量保证他能如沐春风,而且坚持和参知政事轮流坐班押堂,甚至连用印也大多是要商量一番的,给足了他人面子,尤其是对薛居正更是刻意的恭敬,与当年的赵普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极端,也因此,他和薛居正的关系居然还能处的挺融洽。

  这薛居正也是倒霉,这几乎就是事实上的赵普继承人,赵普走后平章事这差使就一直是赵德昭兼着,可赵德昭能管得了个屁,实际工作全是人家在干,本以为这宰相局势轮也轮着他了,可偏偏最后却落到了孙春明的兜里,他特么还是个参知政事,估摸着换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没带你脾气。

  说实在的孙春明自己在面对薛居正的时候都有点不好意思,曾提议过让他去当三司使,可薛居正却拒绝了,人家看的很清楚,三司也是孙春明的地盘,到时候还是干副手的命,倒不如继续在政事堂熬着了,好歹熟门熟路。

  不过也不是没有闲言碎语,正因为孙春明的过分谦和,许多人都觉得他的谦和都近乎于有点软弱了,别的地方倒是还好,可几天下来凡是政事堂跟枢密院有摩擦的地方,几乎都是孙春明在主动退让,怂的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宋朝在开国的时候确实是枢密院压政事堂的,可自从赵普去了政事堂之后,枢密院已经默认是第二衙门了才是。

  这其实也是正常国家的必然转变,现如今又不是开国,早就没什么仗打了,按说枢密院的处境应该一天不如一天才是,谁曾想这股歪风居然又让曹彬给吹回来了,这实在是太难以置信了些,因为大多数人都觉得曹彬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