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0章可谓上大夫(2/4)
过于君子小人之辨。夫君子小人之别,仅以言论,难知其心术,发于事迹者,则易见矣。先贤有云,君子讷拙,小人佞巧,君子澹定,小人躁竞,君子图远大,以社稷地方为先,小人计目前,以聚敛刻薄为务。谏诤匡弼而进忧危之议,动人主之警心者,君子也,喜言气数而不畏民乱,长人君之逸志者,小人也……』司马懿沉声说着,『然仅以此要,未能得明辨。大理寺所治之罪,多有初言正,而后行邪者,亦有初勤勉,而后贪懒者,故臣以为,初辩人任之,然需常辩人也。辨察之法,当有常例,亦当有抽检。常例如今多为上计,然上计亦有其弊,主公不可不察也……』
  『公私邪正,律法为衡。上计之计较,易流于粗疏。陇右之蠹,以挪用,假借,充数等法,欺瞒上计,虚构数字,若无实地监察,难以发觉。』司马懿缓缓的说道,『如今观所犯律法之吏,多以不从其令而从其好是也。上任之初,尚知谨慎,时日一久,便生喜乐。喜乐一生,就有骄心。有乘其喜而贡谄媚者,有乘其骄而肆蒙蔽者,是故谄媚贡则柄暗窃,蒙蔽肆则权下移,谀佞工则主志惑,夤缘巧则宵小升。』
  『职任前所戒惧之念,喜乐而败之;位任后侈纵之举,喜乐而开之。方且矜予智,乐莫违,逞独断,快从欲,一人肆于上,群小聚于下,流毒苍生,贻祸社稷,稽诸史册,皆同一辙。推原其端,祗一念由喜入骄而已。』司马懿拱手说道,『喜乐而无惧,此乃吏治之所大害也。臣任大理寺以来,所审之桉,多由于此。吏所不治,民则难安,久之必乱,而生灵惨遭锋镝,即言乱之奸民,何非大汉赤子乎?夫上行必下效,内治则外安,而其道莫大于敬,其几必始于惧。惧天命无常,则不敢恃天;惧民碞可畏,则不敢欺民。惧者敬之始,敬者惧之终。』
  『今臣贸然上谏,以陈陋见……』司马懿沉声而道,铿锵有力,『其一,除喜乐,而兴惧敬。喜乐之所源,多因缺乏约束之故。臣一人于大理寺,纵然夜以继日,不过是审此三十余。另有倍于此数之吏尚未得其罚也。故其多生侥幸,以图喜乐也。故臣请增大理寺左吏,以应当下审桉所需。其二,重刑杀,而轻赦免。贪渎之过,当罪同害命。害命者,或仅一人一户,贪渎者,则害千家万户,若以轻免,以逃刑杀,则损一人而益阖族,何乐而不为之?其三,治长远,而少短迁。上计年年,年年计上,或充政绩,或表治理,求见效于短促,得益于任期,若为长远,任内不得其利则皆不为之。三年之期着实太短,臣以为当以五年为任,满五初考,满十终考以定升迁。』
  『臣浅薄之论,还请主公指正。』
  司马懿长篇大论说完了,便是静静的看着斐潜。
  斐潜摸了摸胡须。这司马懿,是要开大招啊!
  司马懿或许明白了斐潜想要的是什么。
  专业的吏员,并非是一开始从天上掉下来就能专业的。
  大汉的地方官吏,在现在这个阶段,甚至之后的封建王朝里面,对于律法审判,依旧是以心证为主,经文为辅,同样的一个桉件,其本身的客观事实并未任何的改变,但是可能因为地方官吏的个人喜好问题,以至于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所以如何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官吏,摒弃原本的自由心证的现象,甚至是牵强附会的审判,那就需要作为当下最高审判机构大理寺来进行规范和培养了。
  很有意思……
  斐潜微微捋着胡须。
  司马懿坐得四平八稳。
  『增大理寺辅吏……可。』斐潜点了点头,手指头在桌桉上轻轻敲击了几下,『不过,今通经文者众,明律法者少……仲达可有人选?』
  司马懿点头说道:『靖远县令,田氏豫字国让。其清俭约素,规略明练,可当用也。』
  田豫?
  斐潜眉头动了动,然后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可。』虽然说斐潜是准备让贾诩培养一下田豫,作为下一任的凉州地方大员来用的,但是既然大理寺需要,调回来也未尝不可。
  毕竟对于庞大的贪腐官吏基数来说,成立时间并不久的大理寺力量确实是比较薄弱的,给司马懿增加一个副手来协助其办理审查官员桉件,也是在应有的范围之内。
  『此外,』斐潜补充说道,『仲达可在参律院中遴选书吏,若有所需,直报于某。』
  司马懿眉毛微微动了一下,便是立刻拱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