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1章新民新居新设计(3/4)
巴人氐人賨人心甘情愿,做好『标准村乡』的建设是很关键的。先期的宣传已经展开了,诸葛亮让人给这些离开山寨前来新乡定居的人承诺,要让他们住上比原来山寨要更好的房子。
  鼓动这些南蛮之人,到新乡生活的宣传并没有花很大的力气。比之于长安三辅,或是成都左近一带,在川蜀之中类似于巴东南中这些地方,严格讲起来并没有什么『中产阶级』,只有高高在上的大户乡绅和比奴隶稍微好一些的贫苦百姓。
  尤其是在山寨里面的山民,有的甚至连身家性命都是头人的,比奴隶也就强得很是有限。所以对他们来说,真没什么故土难离之类的概念。
  毕竟土地是老爷的,连他们居住的房屋也是老爷的,他们只有使用权,或者叫做临时居住权。就那样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也随时都会被人赶走。
  现在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干活吧,只要干活就会有新房子住。这房子比你们之前住的,甚至比那些贵人老爷们住的都还要好……』
  仅仅这一点,就已经是足够打动他们了。
  他们更多的是怀疑是不是骗人的。
  毕竟之前的汉吏,欺负他们不识字,不懂这些,没少干戏耍他们的事情。
  虽然说他们很多人有难以置信的感觉,但是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江州作为川蜀第二核心,又要在将来承担起南北通道,兵卒训练,兵力驻扎等重要的责任,所以治安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因为骠骑麾下的兵卒因为大多数都学习了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虽说比不上那些学子,但是粗浅的记录和计算,他们还是可以胜任的,所以在建设『新乡』的初期,也不用太过于担忧民众的这些基础吏员的不足。
  在没有战事的时候,这些兵卒对于基础的民事管理和文书协调工作,还是可以无缝兼任的。
  现在是夏天,气温较高,也就不用烦忧在修建新乡过程当中的野外保暖问题,只需要搭建一些简易的草棚就可以了,那些从南中修建道路当中退回来的劳役,正在江阳左近的这里努力工作。
  徐晃手下的兵卒在工地上巡视着。这些兵卒有很多是在长安三辅待过一年以上了,也曾经参加过一些难民营的修建和治理工作,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在汉阳南郊监督建立新乡,也不能算是困难。
  于是,在诸葛亮查勘了地形之后,在汉阳南郊的这一片硕大的区域,就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各项工作就有条不紊的陆续展开了。
  往来运输的车辆和队列川流不息,代表不同材料,亦或是人员的旗帜在风中招展,高台之上的兵卒一方面观察着地面的情况,另外一方面也是通过旗语将诸葛亮的指令传递出去。
  这是军中的方法,就像是调兵布阵一样。
  这是诸葛亮带给新乡建设的新变化。
  以往若是运输某项物资的车队来了,是需要派人急急跑过整个工地,穿过一大堆不知道安全还是危险的区域,然后在茫茫人群当中找到某个物资的负责人,然后小头目要去问大头目,大头目要去问总管,中间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那么运输车队就整列都等着罢!
  于是就会发现在工地里面,某项建筑材料没有了,不得不停工等待,然后运送这个短缺的建筑材料的车队又被卡在了进场处,也送不进来的问题……
  而现在,各个车队有各个车队的旗号,各个工场内部也有各自不同的旗号。木材、砖石、沙土等物资也有各自不同的颜色的旗帜代替,只要在高台上一眼望去,那么什么地方缺什么物资,外面又是来了什么物资,都是一目了然。
  诸葛亮以军事方法统筹建设,就几乎是展现出来一个川蜀之人重来没有想象过的建设速度!
  才不过是几天的时间,在新乡中心的平整地面上,一个村乡的轮廓已经是初步显露出来了!
  而若是在以往,没有两三个月,休想能看出什么名堂来,而且即便是有了轮廓,周边也是一团乱糟糟的,泥沙砖石木材到处都是,工匠劳役也像是无头苍蝇,不知道自己现在要干什么,也不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作为标准的新乡,除了要满足民生需求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商业的前瞻性。所以标准村乡其实是有一些具体分工的,比如侧重于耕作的村乡,还有侧重于副业或是牧业的等等,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