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7章第一道的曙光(3/4)
车可灌溉田亩,使地增产,何止五成!便是倍之亦可!』
  『嗯……汝言当真?』
  『自然!』
  『敢立据否?若是真如汝所言,此地便让之于汝,某另寻他处就是!』工学士拱拱手说道。
  『有何不敢?!且取笔墨来!』农学士哈哈笑着,『便是立柱于此,省的汝等工学之人再来呱噪……』
  被安置的流民看着这些农学士工学士争吵,起初不明就里的多少还有些害怕和畏惧,但是后来明白全数都是为了流民的未来,为了流民如何能够更好的生活才出现的争执,便是感激得几近于崇拜,对于农学士和工学士的吩咐,自然也是不折不扣的去完成。
  原来在蓝田的这些陈旧且落后的设施,都被拆除,所有能用的上的物件,全数都涌来修建新的房屋或是设施,就连边角也没有放过,可以用来作为栅栏,亦或是垫作基础,再不成也可以作为燃料,在周密的运作之下,竟然是没有丝毫浪费的地方。
  如今蓝田之处的村寨初具规模,不仅是给流民有安置了位置,甚至还留出了屯兵所的地方,当然现在暂时没有修葺,只是用石灰做出了一些标识而已,但是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就又将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聚集地。
  斐潜见蓝田事务也进入了正规,便是准备回旋长安。
  虽然说斐潜人并没有在长安,但是他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长安的变化。对于长安之中整体趋势的走向,斐潜大体上还是比较满意。
  但是万事万物,都需有度。
  虽然后世的人对于中庸之道很是批判,认为不极端不疯魔便是不会成功,但是实际上,中庸之道并非只是用在唯唯诺诺,无所作为上,而是时刻关注着事态的发展,衡量其变化的度量。
  就像是当下关中,风潮涌动而起的时候,便是无人可挡。
  然后事态就开始不可避免逐渐变化,从有罪开始向莫须滚动转变的时候,斐潜便是明白,该到了回去的时候。
  斐潜就像是一个阀门,将所有的反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这也是他作为一个领袖应该肩负起来的责任。
  锅,要能砸,还能补。
  砸多大的劲,然后不仅是要让人看见锅的裂痕,还要展现出补锅人的实力,在收到了更多的报酬的同时,还收获了更大的名气。
  反过来如果是砸漏了……
  那就没饭吃了。
  所以斐潜先发了行文,表示不日将回长安,这也同样标志着『砸』的过程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意味着『补』的后续,提上了日程。
  这日子,真是变天了……
  知晓斐潜即将抵达长安,下令召集三辅各地官吏的时候,在长安三辅寝食难安的一些士族大户,才算是缓了一口气,也最终不得不承认了一个事实,大汉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大汉。
  从认知到最后承认,往往过程都是反复的,漫长的,就像是彩票店门口那些被撕碎的彩票,便是是一个个破碎的发财梦,然后从认知到承认,或许有些人从此清醒,努力生活,不再去体会那种虚假的安慰,而或许还有的人只不过短暂清醒过后,还要继续去做发财梦。
  后世都是如此,更何况当下的大汉?
  当年黄巾三十六方,仿佛天下大势汹涌席卷,一时间就像是真的宛如黄巾所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黄巾三兄弟是承天改命而来,然后大汉已然积弱垂危随时都可能倒下的感觉……
  然而当大汉真的正视起这一场叛乱,全力剿灭的时候,一个自刘秀而起,近两百年积累的国家,发动了所有的力量全力反扑的时候,一度看起来汹涌澎湃的黄巾军,转眼之间就被扑杀剿灭了。
  而在哪个时刻,彻底葬送黄巾的改天换命之梦的,不是旁人,正是以士族大户为代表的卢植、皇甫嵩、董卓、曹操、刘备、以及孙坚等等,皆为一地士族豪右。
  黄巾失败了,大汉似乎可以天长日久,永远维持下去……
  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像是庞统猪哥李儒贾诩荀彧郭嘉等,可以算是当下智慧一流的人士,隐约的感觉到了事情的变化,然后头皮发麻,心中发冷,觉得大汉整个框架已经是腐朽不堪摇摇欲坠,但是其他大多数的人依旧是在酣睡美梦,不愿醒来。
  毕竟,未来真是太远了,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然后董卓和袁氏等人的行动,彻底的击溃了皇权的根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