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8章 新变化

  也许。
  试试吧,反正没有坏处。
  早前去弘农一趟,然后回来还要参加守山学宫的大考……
  忙碌,却感觉有些充实。
  杨修想着想着,嘟囔了几句,然后不知不觉当中,和衣而睡,连护卫办妥事情回来禀报,都没有能将其吵醒……
  ………………………………
  守山学宫。
  蔡琰怀抱着两三捆的书卷,从大殿一侧的回廊上缓缓而过,所遇到的学子纷纷停下脚步立于道侧,向蔡琰行礼,等蔡琰走过去了,才继续行进。
  蔡琰也微微颌首,一一回礼,仪态端庄大方。
  蔡琰现在挂了一个学宫博士的身份,起初还是有蛮多的人不服气的,但是当蔡琰才大殿之中举办了两三次清讲之后,对一些常见书籍上进行了勘误,而且还指出了相关的书籍来源之后,蔡琰的“字师”身份也就渐渐的在学宫当中被认可了。
  或许是蔡邕之前有熹平石经的成就,所以当众人发现蔡琰继承了蔡邕的这种博览群书,然后在书籍相互关联当中找到一些因为口口相传,又或是抄印错误的地方,然后加以纠正的行为,也都是表示尊重和敬佩,并不因为蔡琰是女性就蔑视或是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什么的……
  得益于汉代对于女性的镣铐并不强,甚至到了唐代依旧有大量的女性活跃在文坛政坛上,但是到了宋代,嗯,再往后的朝代,似乎就剩下了三寸金莲了。
  “蔡师!”两个半大的小子郑重的在道左拱手行礼道,“听闻蔡师欲重编《说文解字》,吾等二人虽不才,也欲为蔡师分忧一二!”
  蔡琰的脚步停了下来,看了看这两个人,一个她认识,是司马懿,另外一个么不认识,便问道:“司马仲达,这一位是……”
  司马懿连忙介绍道:“此乃太原王氏王使君之子也……”
  “在下王昶王文舒,见过蔡师!”王昶连忙重新见礼。
  那一日在平阳酒楼当中论道,司马懿见到了王昶之后,因为年龄相仿,又是地位差不多,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当过郡守,王昶的老爹王泽也当过郡守,虽然两个人的郡守有高有低,但是大体上还是可以算是两千石的,因此就很快成为了朋友,这一段时间都是称不离砣,焦不离孟的。
  就像是征西将军斐潜所预料的一样,当蔡琰渐渐的透露出要重修《说文解字》的时候,向来注重声名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就有些心动了,但是他又不可能在还没有看到什么实际成果出来的时候就放下身段紧巴巴的跑过来,那样也未免太失身份,所以派遣出司马懿出来打头阵也就成为了情理之中的事情,只不过没想到司马懿也扯了一个垫背的王昶一起而已。
  蔡琰笑了笑,没有追究说二人从哪里得知的消息,反正也能猜的八九不离十,因此说道:“二位有此心,琰亦欣慰。不过勘误校对之事,枯燥繁琐,加之古籍繁多,翻查困难,隐晦难懂……”
  司马懿自然知道蔡琰是在婉拒,但是那里肯服气,便说道:“吾等固然年少,然亦有向学之心,蔡师何忍拒也?”
  “这,也罢,”蔡琰迟疑了一下,点头说道,“若二位于春比之时,可获上中之评……若是不能,便还是多读些经书,迟些时候再论此事。”
  司马懿和王昶对视了一眼,然后拱手说道:“如此便一言而定!”
  蔡琰微微笑了笑,也不多说,便点头而去。
  司马懿和王昶恭送蔡琰远去,然后司马懿瞄了王昶一眼说道:“不过是上中之评而,吾等欲取上上也!届时王兄切莫临场失手了……”
  王昶哪里服气,也是说道:“某定然也是上上!”
  两个人互相瞪了片刻,然后又哈哈笑了起来,随后便并肩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嘀咕着什么,伴随着笑声,走过了青砖白墙,走过了红瓦青苔。
  而在这两人的周边,还有许多守山学宫的莘莘学子,三五成群,或诵读,或议论,或沉思,或挥毫,或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在这里迸发出新的变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