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有信(吐血求收藏!)(1/2)
傍晚的霞光柔和的撕开天幕,星星点点的落在城里。秦淮河边清风徐徐,卷走许多躁意,拂动杨柳,沙沙而响。

  江宁城自从七月里诸多事情之后,已然实行宵禁,此时天色虽未完全沉寂下来,但街道上已经少有人烟,并是偶有看见也都是匆忙往家赶的小贩,官差业已领了班,三五一行上了街。

  事实上在一个繁华的城市,再大的事情不过也就那么片刻光景,之后也就是升斗小民茶余饭后的闲谈,若非是江宁安宁太久,想来也不会有人过分去关注这些事,况且朝廷的严令之下,这些发生了的事渐渐也就消弭下去,真正还牵挂着的也只有衙门里坐堂的那几位。

  升斗小民关注的到底不是这些家国的大事。

  江南繁华,百姓富裕,自然没有北方百姓那种切实的感受,因此家国情怀往往还不如对一些才子佳人的青睐。

  奢靡到骨子里的江南,断然也不可能感同身受。

  近段时间,汇集于城外的灾民,官府伙同几家商人搭了粥铺,江宁的百姓大多未曾见过这种场面,反倒是有许多凑过去看热闹的,至于在此过程中,也有灾民见不过而大打出手的事情,官府后来派了军队过来,倒是杜绝了生事的可能。

  然而,少部分人已经能够看出江南百姓与灾民之间不可磨合的矛盾,现下的“太平”年景,或许因为地域的关系不会太过明显。但从某种不好的角度去想,无论是似今年这样的大灾,又或者更为严重的兵祸之下,北方百姓一旦往南而来,那么此时淤积的矛盾如果被有心人揭开,没人敢想象将会造成何种样的局面。

  苏家的马车从城门缓缓进来,长街上的影子显得那般渺小,走出去不远,艰涩的吱呀声里,厚重的城门将最后一缕光挡在了外面,长街那头身着甲胄的官军走了过来。

  夜幕将起。

  苏筱妍有一阵没出门了,今日家里待得过于沉闷,于是带着两个丫头去了城外的粥铺,苏家本身算得上这城里的富商,这点钱粮自是不在意的,再者关于皇商的事,苏家有意掺和一番,因此对于“讨好”上官的事情也就做的用心了。

  从苏筱妍自身的角度来讲,她确实也同情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灾民,但自小在商人堆里长大,她这种同情也仅仅只是同情而已。

  苏筱妍看得要比别人多些,远些,知晓眼下的局势其实算不得什么好年景,但身在这样的世道,她能做的也只是为自己多积累些人脉之类,也许某一天突然就用到了。就算用不到,也没必要刻意的去得罪。

  人来人往,大抵的人情,不外如是。

  绿儿面色戚戚,她本也算不上富贵人家。自小并被卖到苏府,尽管苏筱妍待她如姐妹,但一小的苦难多少留了些在心里,先前城门外见到的那一幕,勾起一些伤心事来,这一路上闷着不说话,那眼泪倒是忍住了。

  旁边的杏儿也好不到哪去,但见着小姐与绿儿模样,她也就藏起自己那些心思,装出几分“没心没肺”的样子来。

  主仆三人在这样一种谁都没注意到的压抑气氛里,进了城,沿着大街走了一阵,入了苏家的门。

  到得前院,名为纪文波的男子正与苏老爷说着什么。

  苏筱妍步伐不由快了几分,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来。

  烛火透过灯笼,透出来的光微弱得可有可无。

  苏筱妍走了过去,见过父亲,随即向一边的纪文波微一福身,对方拱手还礼。

  “纪先生回去一趟,不曾想走了这许久,书院那边几个孩子可是想念得紧。”

  纪文波微微一笑:“家里临时出了些事,留下处理。”

  话是这般说着,各自心思却大抵不如表明这么简单。

  江宁闭城之后,苏家的书院已经没有开启过,纪文波顶着个先生的名头,事实上也一直待在苏家,苏筱妍口中的几个孩子,不过是苏家旁系的几位子侄辈的孩子,闭城前送入苏家书院,随后未能及时回家而住在苏家,纪文波在这边的几日偶有碰见说了几个故事。

  大家的交情也全然没有达到老师与学生的地步。

  那些孩子想念故事,这般说要更恰当一些。

  苏筱妍的角度来讲,心情却又要更复杂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