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节 困局(一)(1/4)
“到你家看看吧。”李榆在大营里巡视一圈后,对张妙手说了一声,张妙手依旧面无表情,带着李榆往自家的窝棚走。

  张妙手的窝棚前有点热闹,四五十个破衣烂衫的娃娃叽叽咋咋叫着,他们看上去大多十岁左右,张妙手的婆姨正忙着给每个娃娃分那种黑糊糊粥,碗不够娃娃们轮流着喝,吃完的孩子老老实实围拢坐到一边,一个年纪稍大约莫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拿着根树枝在雪地上写写画画,其他孩子也学着他在地上画。

  “那是我的娃,在老家读过几年书,正教娃娃们认字咧!”张妙手指着那个教认字的孩子说,语气中带着一股兴奋劲,看到李榆有点疑惑,又解释道,“这几十个娃娃家里没人了,也没人管他们,我看他们怪可怜的,就找乡亲们凑了些粮,让婆姨每天给他们做两顿粥喝,我娃懂事,顺便教他们认几个字。”

  李榆脸上总算有了一丝笑意,径直走到孩子们中间,不过孩子们可不领情,见过来了一个官军的大官,吓得赶紧跑开了,只有张妙手的儿子和几个胆大的小伙伴没走,眼睛还盯着李榆。

  “你叫什么名字,读过哪些书?”李榆抚摸着张妙手儿子的头问。

  “我叫张之耀,读过《论语》、《大学》。”

  “比我强,我连《小学》、《孝经》都没读好。”李榆笑了笑,又问其他孩子的名字。

  “我叫李定国。”

  “我叫刘文秀。”

  “我叫马宝。”

  孩子们一个个报出自己的名字,张妙手生气了:“我不是说过你们不要叫这个名字吗,那是八大王起的名字,他是大恶人,把你们扔下跑了。”

  “老张,别怪孩子,其实这些名字挺好听的,”李榆拦住张妙手,有点奇怪地问,“我听说八大王很坏,他也会收养没家的孩子?孩子们怎么又会到你这儿?”

  “这些娃都是他从米脂带出来的,南窜的时候,他想火并我们,结果被我们和白大人赶跑了,这几个娃年纪小走不动,被他扔到路边,我看他们可怜就带回来了,”张妙手一提起张献忠就恨,对李榆气愤地说道,“他才没这个好心,他是为了让这些娃长大了为他卖命,还逼着娃娃们跟他的姓,好不要脸!这家伙和我们不是一路人,我们是活不下去才造反,可他当过差役、当过兵,日子过得并不坏,造反是想用别人的血为自己捞份荣华富贵,这种人心狠着呢!”

  李榆不说话了,眼前的孩子们让他心里难受,他们每个都显得那么瘦小单薄,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还露着大洞,寒风吹过来一个个都在打抖,年纪最小的马宝脚上连鞋都没有,只包着几块破布。

  “大嫂,用这件皮袄给娃娃们做几个脚套吧!”李榆把身上的羊皮袄脱下来塞到张妙手婆姨的手中,他身后的莫日格、陈二柱和刘石头也赶忙脱下自己的皮袄留给孩子们。

  李榆把几个孩子拉到身边,抱了他们每个一下,再抚摸一遍他们的脸,然后揉了揉自己的眼,低着头走开了,他本来想和张妙手商量些事,可现在这种情况还有什么可商量的。

  走出流民大营,李榆停下脚步,对送他的张妙手说了一句:“张大哥是好人!”

  “大人也是好人!”张妙手麻木的脸上笑了笑。

  李榆回到保德城里,立刻叫陈二柱拿一袋小米给张妙手家送去,然后趴在书案前写信,先是给宋统殷写信,希望宋大人帮他一把,那怕没有军饷,能给他些粮食也好,然后又给范二喜写信,告诫范二喜别钻进钱眼里出不来了,你打着我的旗号拿着我的东西做生意,总该对我有所回报吧,立即筹几千石粮食送来,我这里快揭不开锅了,最后一封信是写给丰州大统领府的,李榆详细叙述了这里的情况,要求大统领府考虑一下,能不能设法安置些流民,丰州土地多但会种田的人少,吸收一些关内的百姓应该有利于丰州的发展。

  李榆把信刚发出去,张道浚就从太原回来了,见到李榆破口大骂,叫你去剿贼,你跑哪去了?流贼已经东渡汾水了,你纵贼深入该当何罪?李榆也不客气了,我就这点人马,能在河西把流贼精锐马队一举歼灭已是大幸,要我挡住二十万流贼可能吗?兴县、岢岚的官军是怎么回事,都是群土鸡瓦狗吗?朝廷怪罪我担着,回家就是了,反正这个署理总兵就是个摆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