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 京营(1/4)
大明京营依照朝制,选世家勋贵一人总督京营戎政,朝廷则派出兵部侍郎一人协理京营戎政,皇帝也可以派出内监一人提督京营戎政,实际是充作皇帝委派的监军,通常出身显贵的勋贵无才无德,担任京营总督只是个摆设,京营的大权操纵在文臣之手。现任的京营总督是襄城伯李守锜,不过这家伙窝窝囊囊,还不干好事,京畿戒严时,京营不敢出城迎敌,却在城内肆意抢劫,李守锜不但不去管,还坐地分赃,结果惹怒了皇帝,急令司礼监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并提督京营,将捉到的二十余个京营烂兵就地斩首,李守锜也被赶回家闭门思过,直到现在还躲在家里不敢露面,而兵部协理京营戎政的右侍郎刘之纶则被赶出京师,率领义勇出城迎战金军,京营大权实际落到李凤翔手里,朝中文臣们插不上手了,他们当然不愿意这个局面持续下去,京师的军权自己也要有一份,刘之纶既然活着回来了,他就得代表文臣去夺权。为支持刘之纶向太监夺权,兵部很爽快地给李榆和他带着的几个人补发了三个月的军饷,兵部尚书梁廷栋还为他们鼓劲,称李榆这帮人就是镇住小鬼的煞器,于是李榆带着孟克、莫日格等人高高兴兴就跟着刘之纶奔往京营。

  刘之纶、李榆一行人来到京营帅府时,正有好几百穿着明军号衣的人在帅府门前吵吵闹闹,一名面目英俊的青年军官带着几十个手持刀矛的士兵拦在门前,满脸堆笑地对人群说着什么,那帮人似乎还不领他的情,不依不饶地赖在原地不走。

  “自打京师戒严,我们就没拿到过军饷,今儿不给钱咱还不走了,别以为京师的爷们好欺负。”

  “王副将,您说句公道话,我们当这个兵容易吗,凭什么有人能拿军饷,我们就一个大子没有?”

  这帮家伙满脸愤慨地叫嚷着,李榆靠近了一看,觉得这帮家伙除了那身号衣,没哪点像当兵的,那个年轻的王副将倒是好脾气,耐心劝说道:“当兵吃粮天经地义,可前几个月跟建奴打仗,你们却不在营中,当然拿不到饷了,你们能不能补发欠饷,那得等总督大人和协理戎政的刘大人回来商议了才行,诸位就先等几天再来吧。”

  “王副将,你敢说我们是逃兵?我可是跟着我家大人上了城墙的,做人要讲良心,这个饷大爷我还要定了,皇上来了我也有道理。”

  “诸位,这不是刘大人来了吗,你们有什么话就向刘大人说吧。”王副将被这帮人推推嚷嚷,正在手足无措,一抬头望见刘之纶等人,惊喜地叫起来,他自己却溜到一边去了。

  那帮兵立即围着刘之纶又闹起来,刘之纶听了一会儿,冷冷地说道:“京师被困期间,本官就监发过军饷,凡在营中的军士皆得到军饷,那时你们到哪里去了?朝廷养兵是为了守护疆土,尔等临战退缩不思报国,现在反来讨要军饷,真是岂有此理,还不快滚开!”

  “好你个刘之纶,你还真以为你是圣人了,京师的爷们才不会怕你个四川来的乡巴佬。”这帮人被激怒了,对着刘之纶推推搡搡,刘之纶大怒道:““靖虏副将,还不赶走这帮家伙!”

  “护住大人,用鞭子赶走这帮烂兵。”李榆早就忍不住了,大喝一声抡起马鞭就抽向人群,那木儿、孟克、陈二柱和刘石头也拍马举鞭动了手,莫日格干脆随手抓起人就往外扔,打得对方狼嚎鬼叫。

  “刘之纶,你个乡巴佬,敢用夷人打我们,你等着瞧!”京师的爷们吃不住打,连喊带骂叫嚷着,片刻之间跑了个干净。

  等闹事的人跑散了,王副将才过来向刘之纶行礼,刘之纶鼻子哼了一声说道:“王朴,你在建夷临城时尚敢出广渠门一战,如何见到一群兵痞却唯唯诺诺,下次他们还敢来,就给本官乱棍赶走。”

  王副将干笑几声却不答话,却用陕北话冲一旁的李榆笑着说道:“这位兄弟是大同靖虏副将吧,我一听你们讲的夷话就猜到了,在下京营副将王朴,家父收到过杜老叔的信,咱们是榆林同乡,以后可要多多关照。”

  “王副将出自榆林将门,乃是曾在西北、辽东做过总兵的右都督王威大帅之子,”刘之纶向李榆介绍,他显然对王朴颇有好感,又夸奖道,“王副将也是我朝才俊,广渠门一战,随京营副总兵施宏谟、袁信率京营悍卒出城支援祖大寿的宁锦军,大败建夷于城下,受过皇上的奖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