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 蓟州(二)(1/4)
丰州军在关内找到了落脚点而且有吃有喝,大家还算满意,可李榆、刘兴祚两人却提心吊胆,他俩都是从金国出来的人,摸着良心说金国对他们真不错,可李榆招呼都不打就先动了手,朝着金军的屁股上狠狠地踹了一脚,刘兴祚则更狠,临走还诈死骗人家一回,岳托、豪格骂他们忘恩负义一点也不冤枉,李榆估计四贝勒肯定想把他抓回去用鞭子狠狠抽一顿,刘兴祚不用想都知道天聪汗将他碎尸万段的心都有了,这两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天天用大义相互鼓励,为防四贝勒一时想不通找他俩算账,督促将士们不断加固营寨、拓宽壕沟,斥候的侦察范围扩大到四十里,刘兴祚还不放心,把阿萨里、费扬武这帮诸申也放出去,要求他们在永平附近设立观察哨。

  白显志找到了发泄的对象,刘之纶被打散的兵回来不少,差不多有三千人,军官却跑得没几个了,白显志一看这帮乱哄哄的老百姓就心生歹意,向刘之纶提出整训义勇,刘之纶正求之不得,马上满口答应。白显志当然不会亲自去管一帮老百姓,他把吃闲饭的满柱、侯世杰找来,让他俩带这支杂兵,而且告诉他们对这些老百姓用不着客气,一定要狠狠地练,免得他们以后上战场白送性命。满柱、侯世杰没想到才混了几天就受到重用,乐得合不拢嘴,带着他们那帮兄弟杀气腾腾奔向猎物,从此以后山脚下的临时校军场经常鬼哭狼嚎,刘之纶的义勇中闲汉、地痞不在少数,过去没人敢管,落到满柱、侯世杰这帮老兵痞手里,只能算他们倒霉,皮鞭、棍棒绝对少不了,几天下来刘之纶的杂兵秩序井然,训练、筑营、挖沟都干得有板有眼,刘之纶自己都觉得他的兵突然变老实了。

  刘之纶现在也忙得团团转,训练、打仗可以不管,但几千人的粮草、军械还有军饷只能他管,这都是花功夫扯皮的事,绝对不会轻松,幸好他发现丰州军中还有那木儿这种奇葩,这可是个好帮手,虽然他是个夷人,但读过书比起大明的秀才一点不差,还办过实务,用起来非常顺手,那木儿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能有机会与大明兵部侍郎天天在一块做事,而且这人还是天下最有学问的庶吉士,对刘之纶又崇拜又好奇,几乎与刘之纶形影不离,连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都在学刘之纶,刘之纶对这个粉丝非常满意,应那木儿的请求,受了他的拜师礼,还为他取字新生,那木儿乐得到处告诉人,他已经拜了大明庶吉士为师,以后要叫他的汉名王保柱、字新生。

  这段时间李榆在明军中很受欢迎,那个大礼包一送出手,他就成了蓟州大营里最可爱的人,各镇将帅们凭白受了这么重的礼,也实在有点不好意思,当兵的实诚,有来有往的道理谁都懂,每人都向李榆多少回了些礼,宁夏总兵尤世禄连身份都不顾了,非要请李榆这个参将到他营中吃顿饭,推都推不掉,李榆只好答应了。

  李榆到了宁夏军的中军营,尤世禄居然亲自出来迎接,拉着李榆的手进了中军大帐。李榆进了大帐就吃了一惊,大帐里已经有好几个人等着了,李榆记得这几个人应该是西北来的镇帅,就是名字对不上号,大帐正中坐着的一个浓眉大眼、留着长髯的高大汉子也应该是一位大帅,却好像从未见过面,那人见李榆在看他,笑眯眯地用陕北腔招呼道:“我们是家乡人,我与你们杜家的人很熟,也认识你父亲李彪,在座的都是自己人,说起来都是你的长辈,用不着拘束。”

  尤世禄给李榆介绍道,这是昌平总兵尤世威,其他几位你都见过面——山海关关南总兵王世钦、甘肃总兵杨嘉谟、固原总兵杨麒、临洮总兵王承恩,李榆向这几位大帅一一行晚辈礼,心里却暗暗吃惊,这些人都是身份显赫的一镇之帅,他们一起找我这个小参将干什么?

  尤世禄把李榆请来吃饭当然是有目的的,刘之纶带着李榆到了蓟州城外扎营,这些久经沙场的西北大帅们就暗中派人查探过了,李榆的大同镇靖虏参将旗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在邱禾嘉、马世龙还在猜测刘之纶如何交了好运的时候,他们已经判断出七八分实情,尤世禄召集他们开了小会,一致认为这个靖虏参将就是他们老大杜文焕来信说的那个变傻了的杜家人,如果是这样那就应该把这傻子拉上自己这条船,免得他以后添麻烦,尤世禄还把这个新情况报通给京畿西北将帅的老大昌平总兵尤世威。

  大明长期实行选边将于本土,就近升转、久任其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