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节 移民(二)(1/4)
鄂尔泰一听猛地站起来,脸色阴沉说道:“明国朝廷养了一群废物,竟然把主意打到我们这种穷人头上,真是欺人太甚!玉山,榆子是怎么想的?”

  “他叫我们自己拿主意,还说他只是丰州的守户之犬,我们三个同知得先拿个主意啊!”李槐苦笑答道。

  “那好,我们就拿个主意,立即叫榆子带我们的人出关,同时封锁西哨,一个流民也不许放进来,明国朝廷打得好算盘,自己无力平息流民之乱,就想把祸水引向我们,做梦去吧!念丰,你说呢?”

  “榆子绝不是没主见,实际上他心里什么都明白,不表示反对就说明他赞成收留流民,只是他需要大统领府的支持,玉山从保德而来最熟悉情况,说说你的意见吧。”李富贵还在沉思着。

  “我想了很久,这些流民我们只能收留,除此外别无选择,我们太依赖明国了,朝廷的旨意我们只能遵从,丰州根本无力承受对抗朝廷的代价,我知道收留如此多的流民非常困难,而且还可能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可我却想,丰州有草原、有耕地、有煤铁,还有盐湖和山林,为什么我们辛苦劳作却依然一贫如洗?说到底还是缺人口,农牧工商并进哪样不需要人,丰州只有五万人,男丁不过两万多人,青壮六七千人,这么点人如何发展?老天垂青我们,给了这么好的机会,送上门的人口为什么不要?笃行兄、念丰兄,我们下决心搏一回吧!”李槐激动地挥舞起拳头。

  “我当然知道人口宝贵,可敢要吗?丰州是什么地方,是蒙汉杂居之地,旁边还有个察哈尔,表面上风平浪静,却随时有可能掀起滔天巨浪,我一直小心谨慎,生怕一碗水端不平引起事端,你想过突然进来十几万陌生的汉人会发生什么?我们太穷了,养不起他们,也许因为一只羊、一碗米就会血流成河,丰州发展确实需要的人口,比如你们还有满达海、库拜他们,我们就非常欢迎,逐步引入人口并且能够融合,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玉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鄂尔泰连连摇头,随手拍拍一脸凝重的李富贵。

  “我在想金国,也许我们没有时间了,”李富贵轻声说道,然后向门外走去,“这件事关系重大,必须尽快拿出主意,我们马上和大家商议,今晚恐怕别想睡安稳觉了。”

  三位大统领府同知重新出现在大堂上,满屋子的丰州官员把目光投向他们,一时间大堂内鸦雀无声,鄂尔泰向李富贵、李槐看了一眼,然后宣布了李槐带回来的消息。

  “诸位,明国朝廷此举对我丰州关系重大,是吉是凶难以预料,我们三人也各有见解,难以形成定议,唯有将此事交给大家公议,”鄂尔泰挥着手,语气严厉地说道,“丰州是我们大家的,你们都是我丰州的顶梁柱,必须慎重考虑此事,不仅要想到现在,还要想到十年、二十年以后,丰州的命运就在你们手上!”

  大堂里的数十位官员惊呆了,没有谁想到会有这种事发生,沉默片刻之后,开始相互议论起来,大多数人都不住地摇头,觉得不可思议,大统领府的四位佥事——刘兴祚、巴图、云荣和赵吉也是一脸的凝重。

  “我反对,明国朝廷这是想毁了我丰州,”参政布颜图首先叫起来,他拍着桌子怒吼道,“明国狗官可以抛弃自己的百姓,也绝不会对我们安好心,大统领以他的仁慈宽厚把草原上的蒙古各部落,还有汉人、诸申凝聚成一家人,这一切来之不易,十五万明国人突然闯进来会发生什么?我们才五万人啊,没有力量融合他们,明国人会把我们一口口吞掉,然后像以往那样抛弃大草原重返关内,十年、二十年后还有丰州人吗?”

  “我本来同意移民丰州,可没想到还要来十几万人,他们来了丰州也就完了。”赵吉捂着头叫道。

  云荣也哭丧个脸:“用不着想以后了,眼前这一关就不好过,丰州今年又是大旱,我们从哪里找粮食养活他们?他们不是丰州人,不懂得我们分享一碗米、一口水的道理,也许还会抢我们的粮食、牲畜,丰州从此不太平了!”

  丰州官员陆续开口了,两万人咬牙可以接受,十五万明国人进丰州就太可怕了,丰州承受不起这个负担,何况双方语言、习俗和服饰各自不同,还打过两百多年的仗,起码的信任也没有,大家如何长期相处?即便是丰州人忍饥挨饿接纳了他们,那么他们愿意归附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